全国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执行情况“八五”期间,特别是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九年义务教育正在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1995年,全国小学在校生达到1.32亿人,学龄儿童入学率(按不同地区学制和儿童入学起始年龄计算,下同)达到98.5%,女性和男性、农村和城市、贫困地区和发达地区学龄儿童入学率的差距逐年缩小
全国初级中学(包括职业初中)在校生达到4727.5万人,毛入学率达到78.4%,比1990年提高11.8个百分点
小学和初级中学教师合格率分别达到97.6%和74.9%,比1990年各提高23.7和18.0个百分点,校舍危房率分别下降到1.8和1.7%
(二)中等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结构过分单一的状况明显改善1995年,全国各类普通中等职业学校(指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在校生达到939.3万人,比1990年增长55.3%,年递增率9.2%
普通高中在校生713.2万人,比1990年减少4.1万人
各类职业学校在校生占整个高中阶段在校生的比重从1990年的45.7%提高到56.8%,提高11.1个百分点
(三)高等本、专科教育有较大发展,办学效益有所提高1995年,全国有高等学校2210所(其中,普通高校1054所,成人高校1156所),在校本专科学达到547.7万人,比1990年增长46.9%,年递增率8.0%
每10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达到457人,18-21岁学龄人口毛入学率达到6.5%
从1990年到1995年,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在校生平均规模从1919人增加到2759人,生师比从5.2:1提高到7.3:1(把研究生、留学生、进修生和夜大、函授生等其他学生按国家规定的当量折合为本专科,普通高等学校生师比从6.6:1提高到8.9:1)
(四)科技工作比重加大,研究生培养能力进一步增强“八五”期间,高等学校科技工作进一步发展,科研经费有较大增加,科技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进一步加强,一批科技成果受到国家和省、部级奖励,不少成果向社会转移后获得了巨大经济效益
“八五”期间国家继续投资,在高等学校建成10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58个专业实验室,对若干所学校进行了重点建设,一批较先进的科研和教育基地正在形成
研究生教育迅速发展学位制度进一步完善
到1995年,培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校分别达到219所和471所,学科点分别达到2000个和7400个
在校研究生总数达到14.5万人,比1990年增长55.7%,年递增率9.3%
(五)扫盲工作、岗位培训和成人继续教育取得显著成绩“八五”期间,全国每年扫除文盲保持在400万人以上,青壮年文盲率由1990年的9.3%下降到7%以下
在职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有较大发展,约1.4亿人次职工参加了各种类型职业技术培训,3亿人次农民不同程度地受到各种形式的文化和实用技术培训
多层次、多形式的成人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六)教育体制改革取提明显进展基础教育主要由地方负责,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进一步完善,调动了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办学积极性,加快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进程
农村和城市教育综合改革深入开展,高等教育实行教学、科研、生产(社会应用)相结合等,进一步密切了教育和经济,科技和关系
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取得较大进展,已有一批高等学校实行部门与地方共建共管或以多种形式实行联合办学,长期存在的条块分割,自我封闭、服务面向单一的状况有所改变
合作办学、社会力量办学进一步发展,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办学的体制开始形成
高等学校、中等及中等以上职业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迈出了较大步伐
以政府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格局正在形成
学校内部改革进一步深化,办学活力和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有所增强
国际交流进一步扩大,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在加台宏观调控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
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好的,但与中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校大差距,与我国社全、经济、科技发展的需要还不相适应,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
主要是:国民受教育总体水平较低,人口中文盲和半文盲比重较高且绝对数大,教育体制改革还不能很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需要
基教育中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
全社会兴办职业教育的机制还没有很好建立起来
高等学校布局和教育结构不合理,专业划分过细、重复设置,办学效益有待提高
教育投入不足,教师待遇偏低,住房困难,不能专心治教、施教,影响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今后十五年教育发展的基本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