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文化旗手民国六年(1917年)1月1日

胡适文化旗手民国六年(1917年)1月1日,论文《文学改良刍议》刊登于《新青年》二卷五号;同月,陈独秀正式就任北大文科学长,也把《新青年》从上海迁来北京

他帮助蔡元培罗致人才,在给胡适的信中,陈独秀表达了想要让胡适到北京大学任教,与之共事的希望;4月17日,胡适完成博士论文;5月22日,进行博士学位最后考试——口试;5月23日,改定论文《先秦诸子之进化论》;7月,从美国返回;9月10日,到北京就任国立北京大学教授  ;进入北京大学之后,直接参与《新青年》的编务活动,与陈独秀一起倡导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也向蔡元培推荐人才 

民国七年(1918年)初,《新青年》改组为同人刊物,扩大部,由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钱玄同、高一涵、沈尹默等六人轮流 ;4月,胡适的论文《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发表在《新青年》四号四卷上;同年,任北京大学评议会评议员、《北京大学日刊》、哲学研究所主任、英文科教授会主任等职位 

青年胡适民国八年(1919年)5月,五四运动爆发

新文化运动也因政治的助力,迅速发展到全国各地,汇集成了全国规模的伟大文化革命的洪流

胡适和陈独秀大力倡导五四运动,二人成为五四运动的代表人物

胡适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是革命统一战线中的一员,但相比较于李大钊、陈独秀,他较为温和,不怎么坚决武断 

民国八年(1919年),论著《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由商务印书馆出版;9月20日,北京大学开学,代理北京大学教务长;同年,接办《每周评论》杂志,发表论文《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主张改良主义,挑起问题与主义论战 

民国九年(1920年)2月,白话诗集《尝试集》出版;7月27日,完成论著《〈水浒传〉考证》,这是他第一篇重要的小说考证

民国十年(1921年)3月27日,完成论著《〈红楼梦〉考证》初稿;5月21日,与丁文江等人讨论组织“努力会”并起草章程;年底,文集《胡适文存》由亚东图书馆出版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