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求索救国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月12日

胡适求索救国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月12日,林森以国民政府名义颁发聘书,聘胡适为全国财政委员会委员;1月23日,复聘胡参加国难会议;5月22日,邀蒋廷黻、丁文江、傅斯年、翁文灏创办《独立评论》杂志,先后共为其撰写了1309篇文章;6月2日,德国普鲁士国家学院致函,聘胡适为该院哲学史学部通讯委员;7月3日,在《独立评论》第七号上发表杂文《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提倡“巴斯德精神”;7月10日,在《独立评论》第八号上发表《所谓教育的法西斯蒂化》;11月28日,被全国经济委员会聘为该会内的教育专门委员会委员;12月6日,在长沙中山纪念堂讲演《我们所应走的路》,提倡“学术救国”;同年,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月9日,成为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会员;1月19日,被聘为商务印书馆大学丛书委员会委员;1月30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北平分会”成立,聘胡适为执委会主席;2月19日,发表论文《民权的保障》,公开指责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负责人把民权保障作为政治问题而不是作为法律问题看待;同月,退出中国民权保障同盟;4月16日,在《独立评论》第四十六号上发表杂文《我的意见也不过如此》,表示“我极端敬仰那些曾为祖国冒死拼命作战的英雄,但我的良心不许我用我的笔锋来责备人人都得用他的血和肉去和那最残酷残忍的现代武器拼命” ;4月19日,应邀与蒋梦麟、丁文江同至北平军分会与何应钦商谈华北形势;4月25日,被国民政府聘为农村复兴委员会委员;6月18日,由上海登轮赴美,经美至加拿大出席太平洋国际学会;7月,在芝加哥大学讲学一个月,讲题为《中国文化的趋势》,结束后讲稿汇编成册,由芝加哥大学出版,名为《中国的文艺复兴》;7月14日,被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聘为国立北平图书馆委员会委员长;9月,自传《四十自述》出版;11月19日,在《独立评论》第七十七号上发表政论文《建国问题引论》,要求中国共产党放弃革命;12月3日,杂文《逼上梁山,文学革命的开始》脱稿,这是补写《四十自述》的一章,但此后该书没有再续写下去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5月18日,在《独立评论》第一百零三号上发表论文《信心与反省》,后又接连发表论文《再论信心与反省》《三论信心与反省》,主张中华民族信心要站在反省的唯一基础之上;8月17日,完成论文《教育破产的救济方法还是教育》,指出教育的失败是因为当时还不曾真正有教育,救济教育的失败,就是在最短年限内普及初等义务教育;8月25日,参加“平民教育促进会”第十周年纪念会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月5日,接受香港大学授予的法学名誉博士学位,留港期间,多次要求出任驻日本大使未果;5月5日,发表杂文《纪念“五四”》;一周后,发表再论五四运动的论文《个人自由与社会进步》;6月22日,完成论文《充分世界化与全盘西化》;9月7日,被选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评议会评议员;11月19日,出席宋哲元举行的招待北平各界人士谈话会,表示反对“冀察特殊化”;12月9日,“一二·九”运动爆发,先后发表政论文《为学生运动进一言》《再论学生运动》,赞赏学生的爱国行动,但反对学生罢课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月14日,参加由蒋介石召集的平津各校代表集会;8月,在美参加太平洋国际学会第六届年会,被选为该会副会长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4月8日,在北平大学女子学院演讲《治学方法与习惯》;4月29日,在上海出席中基会预备会议;5月3日,到南京出席中央研究院评议会;6月20日,在南京中央政治学校研究部参加准备出席世界教育会议的代表的第一次集会,被推为主席;7月11日,到庐山参加“庐山谈话会”;8月13日,上海抗战爆发,南京政府组织国防参议会,聘胡适为参议员;8月19日,被蒋介石要求即日前往美国争取美方对中国的支持;9月,接受蒋介石委托,以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身份赴欧美作国民外交工作;9月26日,在旧金山对华侨演讲《算盘要打最不如意的算盘,努力要做最大的努力》;10月1日,在旧金山哥伦比亚电台发表演说《中国在目前危机中对美国的期望》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