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婚姻感情与江冬秀

胡适婚姻感情与江冬秀胡适与江冬秀的婚姻是由胡适母亲冯顺弟一手包办的

江冬秀是旌德县的望族江家的千金小姐

光绪三十年(1904年)春,胡适随同父异母的哥哥胡振之到上海读书,临行前母亲冯顺弟为他订了婚

光绪三十四年(1905年)7月,已在上海“作新民”的胡适写信给母亲,拒绝回家完婚,语气悲愤

但最终,他们于民国六年(1917年)12月30日在家乡与结婚  

从订婚到结婚的15年间,胡适与江冬秀从未见过面,但有通信

胡适在种种错综复杂的情绪里徘徊,但最终因为“不忍伤几个人的心”,没有推翻这门婚事

胡适深深懂得旧式婚姻中女性的地位,他要求江冬秀放足,要她读书识字并给自己回信

但很快,他放弃了对江冬秀的文化要求

因为随着阅人历事,他感到女子能读书识字,固然是好事;但即使不能,可无伤大雅,不必一定要求自己的妻子博学多才

对于江冬秀拙朴的家书,他仍持鼓励态度

  胡适是民国少有的终身仍与包办婚姻原配一起生活的人,蒋介石在日记中说“其个人生活亦无缺点” ,张爱玲也认为“他们是旧式婚姻罕有的幸福的例子”

 与韦莲司宣统二年(1910年)9月,胡适考取了庚子赔款留学生,进入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农科

民国三年(1914年)6月的一个星期一,胡适拜访康奈尔大学地质学教授亨利·韦莲司的次女、画家韦莲司小姐,当时她在纽约艺术学校读书

从此,韦莲司成为与他交往四十八年的知己

在胡适的心目中,韦莲司是新女性的理想典范

胡适认为她“人品高,学识富,极能思想,高洁几近狂狷,读书之多,见地之高,诚非寻常女子所可望其肩背”

双方都深深地欣赏,爱慕对方

正因为两人身上都具有着优雅的文化气质,他们在艺术、天下国家大事方面颇有共同语言,渐渐地感情越来越深

民国四年(1915年)秋,胡适转入哥伦比亚大学起,两年写给韦莲司一百多封“情书”

后来因为胡适已经与老家的江冬秀订婚了,母命难违以及韦莲司的母亲反对异国通婚,他们最后未能走入婚姻的殿堂 

与曹诚英胡适与曹诚英第一次见面是在他与江冬秀的包办婚礼上

民国六年(1917年)12月30日,胡适与江冬秀在安徽绩溪举行婚礼,按照皖南旧俗,男方家中需要择选四位未嫁的少女充当新娘的伴娘,于是胡家挑选四位青春姣好的少女始终跟随在新娘的左右,曹诚英是胡适三嫂的妹妹,当时就是伴娘之一

曹诚英看到胡适,两人相互问好

民国十二年(1923年)4月,胡适到上海参加研究新学制课程起草委员会的会议

休会期间,胡适到杭州游玩,顺便看望已经离婚的曹诚英

这次胡适在杭州玩了五天,曹诚英始终陪伴左右,使他们的感情发生了飞跃性进步

临别时,胡适写了首《西湖》,诗中暗喻曹诚英为恋人使他们的关系更密切了

之后新学制课程起草委员会会议复会,胡适回上海出席

此间两人书信不断,胡适也缠绵于曹诚英的绵绵情意之中

于是在会议结束后,便利用北大教授五年一次的休假,再度来到杭州,在烟霞洞的和尚庙租了房住下

当时杭州女师也放暑假,曹诚英就以陪伴胡适养病为名,到烟霞洞与胡适同居一室

在这里,他们的感情迅速升温

1949年,胡适不听曹诚英的劝阻去往美国,从此两人断绝联系(胡适诗《秘魔崖月夜》) 

与徐芳徐芳,民国元年(1912年)出生,江苏无锡人,是清朝科学家徐寿的曾孙女、晚清维新变法时期农工商督办徐建寅的孙女

曾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毕业

她和胡适有过一段恋情,但胡适只将她当作学生

胡适在北京大学任教时,许多爱慕者写信给胡适,到搬家时信足有两大箱,胡适要把它们扔掉,但江冬秀都保留下来

有一天,江冬秀整理信件时发现了徐芳写给胡适的“情书”,于是写信问胡适徐芳的身份,胡适回信说自己两年多只写过一封规劝她的信,并没有做出对不起江冬秀的事

两人的关系在20世纪40年代逐渐冷淡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