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拱王星拱和武汉大学2008年是武大西迁乐山70周年,也是王星拱老校长诞辰120周年
为了纪念这位为武大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的老校长,武汉大学在樱顶老图书馆旁建了王星拱雕像
从1934年6月到1945年7月,王星拱正式担任武大校长11年,时间之长,仅次于李达(14年),他在武大工作并实际主持校务前后长达17年之久,为国立武汉大学招揽贤才、发展学术做作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是为武大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是武汉大学最杰出的校长之一
在长期的工作中,王星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学主张,提出:“大学的任务,在道德方面要树立国民的表率,在知识方面要探求高深的理论,在技能方面要研究推进社会进步的事业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武大于1935年开创了研究生教育,1936年设立农学院,发展成为一所有5个学院15个系及2个研究所的综合性大学
1937年,抗战爆发
王星拱及时稳妥地做好了迁校准备,使武大在搬迁诸大学中受损最小
国难当头,王星拱多次发表演说,号召抗日,并以教书育人为手段,在教学中灌注抗战的精神,特别强调战争与困难时期的人格教育
1938年,王星拱率校西迁四川乐山,曾拒绝国民党在校内建立区分部,并保护进步学生,支持学生开展抗日宣传活动
武大西迁乐山后,物质匮乏,经费困难,王星拱殚精竭虑,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教学与科研的正常开展,使武大得以继续和发展
他不顾病痛的折磨,跑遍了整个抗战大后方,广揽学者名流
他不问出身、派别,一律兼容并包,往往亲自登门相邀,从而延聘了不少出类拔萃的教授,取得了卓越的学术成就
他长继承蔡元培兼收并蓄、任人惟贤的传统,聘任周鲠生为教务长(后政见不合,撤换为朱光潜),赵师梅为训导长,叶圣陶、方重、张真如、杨端六、陶因、石声汉、愈忽等一大批知名教授、学者为各系主讲
还延请郭沫若、黄炎培等著名爱国民主人士莅校讲演、评论时局武大继30年代跻身“民国五大名校”之后,再次与西南联大、中央大学和浙江大学一道,被并誉为“四大名校”,还赢得了著名科学史家、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博士的高度赞赏
武大“乐山时期”的辉煌,王星拱当居首功
1947年中山大学不少学生在“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反蒋游行示威中被捕,他多次向广州军政当局据理力争,要求释放被捕的爱国进步学生,遭拒绝后,王星拱愤然离校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