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评价文学家、思想家鲁迅:《新青年》时期,最惹我注意的是陈独秀和胡适之,我佩服陈胡

胡适人物评价正面评价文学家、思想家鲁迅:《新青年》时期,最惹我注意的是陈独秀和胡适之,我佩服陈胡 

英国翻译家阿瑟·戴维·韦利:首先,他绝顶聪明,可以说是当今世界上最聪明的六个人之一

同时,他天生异类,他的思考模式完全是欧洲式的

任何人只要跟他做几分钟的交谈,就会心服口服

说他的聪明绝不只是教育和后天的产物,而只能说是天生的禀赋

胡适不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他压根儿就不具代表性

他既有别于鲁迅、钱玄同等留日派,也不同于和他有相似经历的蒋廷黻、丁文江、梅光迪等英美同学

当然,他与后者的共识更多

胡适是个天赋异禀的奇葩

所以,不应该把胡适当做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典型来研究 

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新文化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新思想的师表  

中央宣传部长汪精卫:胡适对于政治外交,运用丰富的学识与锐利的眼光,极真极远,无所不烛,必然能为一一个好外交家

 文学家梁实秋:胡先生,和其他的伟大人物一样,平易近人

“温而厉”是最好的形容

我从未见过他大发雷霆或盛气凌人

他对待年轻、属下、仆人,永远是一副笑容可掬的样子

就是在遭到挫折侮辱的时候,他也不失其常

“其心休休然,其如有容 

学者、哲学家张中行:在当时的北京大学,交游之广,朋友之多,他是第一位

是天性使然还是有所为而然,这要留给历史学家兼心理学家去研究;专从现象方面说,大家都觉得,他最和易近人

即使是学生,去找他,他也是口称某先生,满面堆笑,如果是到他的私宅,坐在客厅里高谈阔论,过时不走,他也绝不会下逐客令 

历史学家,汉学家余英时:对于这样一个启蒙式的人物,既不能用中国传统经师的标准去衡量他,也不能用西方近代专业哲学家的水平去测度他

他在西方哲学和哲学史两方面都具有基本训练则是不可否认的

这一点训练终于使他在中国哲学史领域中成为开一代风气的人 

学者季羡林:①适之先生待人亲切和蔼,见什么人都是笑容满面,对教授是这样,对职员是这样,对学生是这样,对工友也是这样

从来没见他摆当时颇为流行的名人架子、教授架子……在他面前,绝没有什么局促之感,经常如坐春风中

适之先生是非常懂得幽默的,他决不老气横秋,而是活泼有趣 

②适之先生以青年暴得大名,誉满士林

我觉得,他一生处在一个矛盾中,一个怪圈中:一方面是学术研究,一方面是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

他一生忙忙碌碌,倥偬奔波,作为一个“过河卒子”,勇往直前

我不知道,他自己是否意识到身陷怪圈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认为,这个怪圈确实存在,而且十分严重

那么,我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呢?我觉得,不管适之先生自己如何定位,他一生毕竟是一个书生,说不好听一点,就是一个书呆子 

③我在上面谈到了适之先生的许多德行,现在笼统称之为“优点”

我认为,其中最令我钦佩,最使我感动的却是他毕生奖掖后进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他正是这样一个人

这样的例子是举不胜举的

中国是一个很奇怪的国家,一方面有我上面讲到的只此一家的“恩师”;另一方面却又有老虎拜猫为师学艺,猫留下了爬树一招没教给老虎,幸免为徒弟吃掉的民间故事

二者显然是有点矛盾的

适之先生对青年人一向鼓励提挈 

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副会长徐宗勉:胡适是上个世纪中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和学者之一

他的影响,虽然也有消极的负面的成分,但其主要方面是积极的、进步的

这是因为他毕生着力提倡的是民主、自由思想和理性主义

正是这样的思想帮助许多青年树立自主自由的人格,形成独立思考、尊重事实的思维方式,成为具有民主和科学素养的人

可以说,对于“五四”后中国民主力量的成长,胡适功不可没 

学者唐德刚:胡适是“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发展过程中,继往开来的一位启蒙大师 

学者徐复观:我深切了解在真正地自由民主未实现以前,所有的书生,都是悲剧的命运……正因为他(指胡适)是悲剧性的书生,所以也是一个伟大的书生 

学者王鼎钧:我在工作中深受胡适语言风格的熏陶,他使用排比、反复、抑扬顿挫,常使我含英咀华,他有些话含蓄委婉,依然震撼人心,他明白流畅而有回味

我只能跟他学叙事说理,学不到抒情写景,他毕竟只是广义的文学家 

胡适研究会会长耿云志:胡适是中国思想文化方面有重大影响的人物,也是现代中国最具国际声望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之一

《人民日报》:他是20世纪中国最具国际声誉的学者、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中心人物

自新文化运动以来,在学术思想上开一代新风,对思想界、学术界、文化界影响甚深

负面评价文学家、思想家鲁迅:胡适博士不愧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军师

但是,从中国小百姓方面说来,这却是出卖灵魂的唯一秘诀 

革命家章太炎:哲学,胡适之也配谈么?康、梁多少有些“根”

胡适之,他连“根”都没有 

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钱穆:①胡适是个社会名流式的人物,骨子里不是个读书人,至少不是纯正的读书人

②以言以人,两无可取 

历史学家、文学家李敖:以他唱重头戏的地位,四十年来,竟把文史学风带到这种迂腐不堪的境地,脱不开乾嘉余孽的把戏,甩不开汉宋两学的对垒,竟还披着‘科学方法’的虎皮,领着‘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的补助,这是多么不相称的事! 学者唐德刚:孙中山先生和胡适之先生都是开这个五百年中西文化新运的旗手

如果濂洛关闽后继有人,他们都是一代媳妇,万代祖宗

如果游行之后,大旗卷起,那么胡适之那几本破书,实在不值几文

所以我们如果把胡适看成个单纯的学者,那他便一无是处

连做个《水经注》专家,他也当之有愧

这便是海内外“专家”——不论“白专”或“红专”——之所以低估他的道理 

哲学家、逻辑学家金岳霖:胡适之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就是根据于一种哲学的主张而写出来的

我们看那本书的时候,难免一种奇怪的印象,有的时候简直觉得那本书的作者是一个研究中国思想的美国商人 

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①胡适乃今日文士名流之典型,而其患得患失之结果,不惜借外国之势力,以自固其地位,甚至损害国家威信而亦在所不惜

彼使美四年,除为其个人谋得名誉博士十余位以外,对于国家与战事毫无贡献,甚至不肯说话,恐其获罪于美国,而外间犹谓美国之不敢与倭妥协,终至决裂者,是其之功,则此次废除不平等条约以前,如其尚未撤换,则其功更大,而政府令撤更为难矣!文人名流之为国乃如此而已

②此人实为一个最无品格之文化买办,无以名之,只可名曰‘狐仙’,乃为害国家,为害民族文化之蟊贼

③对于政客以学者身份向政府投机要胁,而以官位与钱财为其目的

伍宪子等于骗钱……不送钱就反腔,而胡适今日之所为,亦几乎等于此矣

(《蒋介石日记——上星期反省录》) 学者徐复观:①胡适以一切下流的辞句,来诬蔑中国文化,诬蔑东方文化,我应当向中国人、东方人宣布出来,胡博士之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是中国人的耻辱,东方人的耻辱

②他是学术界的游惰之民

③胡适在学术思想上故步自封,不了解西方思想却又喜欢胡乱鼓吹,而且爱讲门面功夫 

中性评价思想家、革命家陈独秀:胡适这个人,实在难测,在《新青年》上有大胆狂言的勇气,也写过一一些号角式的文章

新文化运动,也是有贡献的

我曾寄希望于他,同他谈马克思主义,有时他兴奋起来,也说马克思是一大思想家,有独到的见解

但考虑良久,又退回到杜威那里去了,如是者几次,都不能把他拉到革命人民这方面来 

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胡适这个人也真顽固,我们托人带信给他,劝他回来,也不知他到底贪恋什么

说实话,新文化运动他是有功劳的,不能一笔抹杀,应当实事求是

到了21世纪,那时候替他恢复名誉吧   

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梁漱溟:作为新文化运动之灵魂的新人生、新思想,在他身上并不完备,真正对于旧社会、旧道德的勇猛进攻,并引发开展,进而引导先进青年大刀阔斧前进的,应首推陈独秀、李大钊、周树人诸君 

哲学家、逻辑学家金岳霖:胡适之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就是根据于一种哲学的主张而写出来的

我们看那本书的时候,难免一种奇怪的印象,有的时候简直觉得那本书的作者是一个研究中国思想的美国商人 

哲学家汤一介:他没有完成什么,却几乎开创了一切

(《北大校长与中国文化》)记者、学者熊培云:错过胡适,中国错过了100年,毕“百年之功”于“百日维新”诚不可信,但胡老夫子所舶来的杜威主义却是一点一滴的真诚的社会改造

胡适不仅是约翰·克利斯朵夫,更是奥里维,他是思想之军,而不是暴力之军

他被忽略了,却从未有人能把他击垮 

台北“中研院”近代史所所长、研究员黄克武:胡适是一个妥协的自由主义者,而不是与权力、政府对着干

他不是去当自由主义的烈士,他要渐进地改革,慢慢地调整

胡适的个性也是很温和的

比如在《自由中国》时期,他可以少谈反对党,他只写过一篇关于反对党的文章,就是《从争取言论自由谈到反对党》

可是这一篇强调的是争取言论自由,他认为即使组织一个反对党出来,也是一个不以夺权为目标的反对党

胡适知道从事民主改革的风险,也知道蒋介石的底线

他必须踩着底线走,希望在可能的情况下去争取最大的进步

“坐而言”与“起而行”之间,胡适选择的是“坐而言”

真正要组党和蒋介石对着干,他会很有顾忌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人博:胡适作为一个坚定的宪政主义的信徒,他坚持西方特别是英美宪政文化中的理性、民主、法治、渐进、秩序这些价值在中国也具有普遍意义,因而他对宪政问题投入的不仅仅是理智,而且也包含了他的感情和整个人生

唯其如此,胡适对宪政问题的体悟和探寻比其他人都深刻,提供的宪政价值和容量比其他人更多更完整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