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鸿隽人物经历任鸿隽

任鸿隽人物经历任鸿隽,字叔永,祖籍浙江湖州,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12月出生于四川省垫江县(现属重庆市辖县)

 著名学者、科学家、教育家和思想家

辛亥革命元老,中国近代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妻子为五四女作家陈衡哲

任鸿隽童年在家塾读书,1898年考入“垫江书院”

他聪颖勤奋,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光绪三十年为应科举,入巴县学籍

同年参加中国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中四川巴县(今重庆市)第三名秀才

后就读于重庆府中学堂,再考入上海中国公学

1908年赴日本留学攻应用化学,1909年,经但懋辛、朱苇煜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与吴玉章联系甚密

辛亥革命前夕,在东京中国同盟会总部十分活跃的任鸿隽,担任中国同盟会四川分会会长、书记等职,他负责购买军火,向国内革命党人输送枪支、弹药

常常深夜前往孙中山老友、日本浪人宫崎滔天家中购买手枪,藏在大衣内冒险带回家中,再转交给另一同志

这些军火就这样一程又一程秘密运回到国内革命党人手中

除了手枪,任鸿隽还擅长配送另一种军火,那就是革命言论

黄花岗起义前,任鸿隽将自己拟撰的革命文告油印成大量传单,又连夜刻制了“中华民国军政府”的大红印加盖在印好的传单上,交给喻培伦(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弟弟喻培栋带回国内,在革命党人最活跃、最集中的长江沿线散发

武昌起义前夕,“四川保路运动”在全川搞得轰轰烈烈

任鸿隽在日本密切关注家乡这一反清活动,拿起笔,作刀枪,先后撰写了革命文告《川人哀告文》、《为铁道国有告国人书》,寄回国内发表在上海《民立报》上,言辞激烈,在海内外引起极大反响

当时正在成都四川官立高等学堂附属中学堂读书的的郭沫若后来曾慨叹:“辛亥首义爆发点在武昌,但其导火线却是四川保路运动”,这正是“天下未乱蜀先乱”也

除了言论,任鸿隽还负责配送人才,在海外中国同盟会大本营东京总部,资助一批又一批的革命党人回国,投身革命

任鸿隽后来在《五十自述》中写道:“由总会资助留东同志归国者若干人,皆吾为之经纪

”这其中包括当时在日本士官学校求学的蒋介石、张群

上世纪九十年代台湾出版的《蒋介石》一书中曾记载这一史实的经过,这是蒋介石人生道路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1911年武昌首义后归国,任孙中山临时总统府秘书

袁世凯窃国称帝,愤而弃官去美求学,连续获得美国康乃尔大学化学学士和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硕士学位

1918年回国,任北京政府教育部教育司司长、北京大学教授、上海商务印书馆、国立东南大学(现南京大学前身)副校长

1935年担任四川大学校长,对校务进行多方面的改革,正当他在事业上蓬勃发展之际,他的夫人陈衡哲(川大西洋史教授)连续著文抨击四川政治社会,从而遭到四川上层社会的不满和忌恨,引起对她的激烈攻击

此事迁怒到任鸿隽,使他壮志难酬,1937年6月愤然辞职

1938年任中央研究院(中华民国最高学术研究机关)秘书长、总干事兼化学所所长

抗战胜利后,任中国科学社社长,不久赴美考察

1947年回国,埋头著述,写出《最近百年化学的进展》、《大宇宙和小宇宙》以及自传体《前尘琐记》等专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任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科联主任委员、上海图书馆馆长等职

1961年辞世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