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裕历史评价李湛:卿文雅大臣,方隅重寄
表率诸部,肃清全吴
化洽行春,风澄坐啸,眷言善政,想叹在怀
卿之宗门,累著声绩,冠内廷者两代,袭侯伯者六朝
果能激爱君之诚,喻诗人之旨
在远而不忘忠告,讽上而常深虑微
博我以端躬,约予以循礼
三复规谏,累夕称嗟
置之座隅,用比韦弘之益;铭诸心腑,何啻药石之功? 李商隐:成万古之良相,为一代之高士
刘昫:①德裕以器业自负,特达不群
好著书为文,奖善嫉恶,虽位极台辅,而读书不辍
②德裕特承武宗恩顾,委以枢衡
决策论兵,举无遗悔,以身扞难,功流社稷
及昭肃弃天下,不逞之伍,咸害其功
③臣总角时,亟闻耆德言卫公故事
是时天子神武,明于听断;公亦以身犯难,酬特达之遇
言行计从,功成事遂,君臣之分,千载一时
观其禁掖弥纶,岩廊启奏,料敌制胜,襟灵独断,如由基命中,罔有虚发,实奇才也
语文章,则严、马扶轮;论政事,则萧、曹避席
罪其窃位,即太深文
所可议者,不能释憾解仇,以德报怨,泯是非于度外,齐彼我于环中
与夫市井之徒,力战锥刀之末,沦身瘴海,可为伤心
古所谓攫金都下,忽于市人,离娄不见于眉睫
才则才矣,语道则难
④ 公之智决,利若青萍
破虏诛叛,摧枯建瓴
功成北阙,骨葬南溟
呜呼烟阁,谁上丹青? 孙光宪:愚曾览太尉《三朝献替录》,真可谓英才,竟罹朋党,亦独秀之所致也
范仲淹:李遇武宗,独立不惧,经制四方,有相之功,虽奸党营陷,而义不朽矣
孙甫:① 德裕所与者多才徳之人,几于不党
但刚强之性好胜,所怨者不忘,所与者必进,以此不免朋党之累
② 李德裕自穆宗至文宗朝,历内外职任,奏议忠直,政绩彰显,遂当辅相之任
然为邪佞所排,不克就功业
及相武宗,英主始尽其才
③ 李德裕以杰才为武宗经纶夷夏,屡成大功
振举法令,致朝廷之治
诚贤相矣! 宋祁:① 当国凡六年,方用兵时,决策制胜,它相无与,故威名独重于时
2、德裕性孤峭,明辩有风采,善为文章
虽至大位,犹不去书
其谋议援古为质,衮衮可喜
常以经纶天下自为,武宗知而能任之,言从计行,是时王室几中兴
② 元和后数用兵,宰相不休沐,或继火,乃得罢
德裕在位,虽遽书警奏,皆从容裁决,率午漏下还第,休沐辄如令,沛然若无事时
③ 汉刘向论朋党,其言明切,可为流涕,而主不悟,卒陷亡辜
德裕复援向言,指质邪正,再被逐,终婴大祸
嗟乎!朋党之兴也,殆哉!根夫主威夺者下陵,听弗明者贤不肖两进,进必务胜,而后人人引所私,以所私乘狐疑不断之隙;是引桀、跖、孔、颜相哄于前,而以众寡为胜负矣
欲国不亡,得乎?身为名宰相,不能损所憎,显挤以仇,使比周势成,根株牵连,贤智播奔,而王室亦衰,宁明有未哲欤?不然,功烈光明,佐武中兴,与姚、宋等矣
欧阳修:赞皇文辞甚可爱也
其所及祸,或责其不能自免,然古今聪明贤智之士不能免者多矣,岂独斯人也欤! 司马光:论者多疑维州之取舍,不能决牛、李之是非
臣以为昔荀吴围鼓,鼓人或请以城叛,吴弗许,曰:“或以吾城叛,吾所甚恶也,人以城来,吾独何好焉!吾不可以欲城而迩奸
”使鼓人杀叛者而缮守备
是时唐新与吐蕃修好而纳其维州,以利言之,则维州大而信大;以害言之,则维州缓而关中急
然则为唐计者,宜何先乎?悉怛谋在唐则为向化,在吐蕃不免为叛臣,其受诛也又何矜焉!且德裕所言者利也,僧孺所言者义也,匹夫徇利而亡义犹耻之,况天子乎!譬如邻人有牛,逸而入于家,或劝其兄归之,或劝其弟攘之
劝归者曰:“攘之不义也,且致讼
”劝攘者曰:“彼尝攘吾羊矣,何义之拘!牛大畜也,鬻之可以富家
”以是观之,牛、李之是非,端可见矣
苏辙:唐自宪宗以来,士大夫党附牛、李,好恶不本于义,而从人以喜愠,虽一时公卿将相,未有杰然自立者也
牛党出于僧孺,李党出于德裕,二人虽党人之首,然其实则当世之伟人也
盖僧孺以德量高,而德裕以才气胜
德与才不同,虽古人鲜能兼之者,使二人各任其所长,而不为党,则唐末之贤相也
……僧孺南迁于循,老而获归,二子蔚、丛,后皆为名卿
德裕没于朱崖,子孙无闻,后世深悲其穷,岂德不足而才有余,固天之所不予耶? 范祖禹:① 自唐失之河朔,或讨伐之,或姑息之,不闻有文告之命,戒勅之辞也
是也兵加而不服,恩厚而愈骄
李德裕以一相而制御三镇,如运之掌,使武宗享国长久,天下岂有不平者乎
② 裴度之相宪宗,李德裕之相武宗,皆有功烈,为唐贤相,大中以后无能继之者
张叔椿:汲黯在而淮南寝谋,德裕用而三镇率使
叶梦得:① 李德裕是唐中世第一等人物,其才远过裴晋公,错综万务,应变开阖,可与姚崇并立,而不至为崇之权谲任数
② 唐人房乔、裴度优于德量,宋璟、张九龄优于气节,魏郑公、陆贽优于学术,姚崇、李德裕优于材能,姚崇蔽于权数,德裕溺于爱憎,则所胜者为之累也
胡寅:①李德裕志气豪迈,盖以公辅自许,人亦以是期之
今对杜悰称小子,闻大夫之命,惊喜泣下,此凡庸嵬琐、不应得而得者之情态也,德裕岂有是哉?②李卫公功名富贵人也
故知仕进而已,而不知既为宰相,不获于君尚,欲徘徊京师,强颜班列,于义何处也?素怀忿忮,又存物欲,两不得伸,将有偷合苟得之行、离合倾攘之计,不能自已者,何则?此固功名富贵涂辙之所同也
使文饶知道循义,于以处兴废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③夫信近于义,而后言可复
取我故地,乃义所当,为司马氏(司马光),不以义断之,而以利害为言;既以利害为言,又斥德裕为利,取僧孺为义,是皆无所据矣
故以维州归吐蕃,弃祖宗土宇,缚送悉怛谋,沮归附之心,僧孺以小信妨大计也
下维州,遣兵据之,洗数十年之耻,追奖悉怛谋,赠以官秩,德裕以大义谋国事也
此二人是非之辨也
④德裕才气谋略,诚高绝一时,而于道则万分未得一焉者也
⑤李德裕公私参半,是非莫掩,宣宗去其非,取其是,则公道得矣
乃又以好恶偏党胜之故,虽窜德裕于鲸波之南、炎毒之地,在德裕固有以取之,而人终不服者,为宣宗有私故也
洪迈:① 若唐宰相三百余人,自房、杜、姚、宋之外,如魏徵、王珪、褚遂良、狄仁杰、魏元忠、韩休、张九龄、杨绾、崔祐甫、陆贽、杜黄裳、裴垍、李绛、李藩、裴度、崔群、韦处厚、李德裕、郑畋,皆为一时名宰,考其行事,非汉诸人可比也
② 李德裕功烈光明,佐武宗中兴,威名独重
朱熹:德裕所言虽以利害言,然意却全在为国;僧孺所言虽义,然意却全济其己私
且德裕既受其降矣,虽义有未安,也须别做置处
乃缚送悉怛谋,使之恣其杀戮,果何为也! 赵秉文:肃代有一颜真卿而不能用,德朝有一陆贽而不能用,宣朝有一李德裕而不能用,自是以还,唐衰矣
胡三省:牛僧孺患失之心重,李德裕进取之心锐,所谓楚则失矣,齐亦未为得也
许浩:然(藩镇)亦乘人君之暗懦、宰相之凡庸耳,有君如宪宗武宗,相如裴度李德裕,则剪殪而芟刘之不遗余力矣
后之人君览此,其亦拔祸本,揽权纲,任贤辅,惜名器,庶不成此厉阶也
呜呼!万世之炯鉴哉! 王世贞:余尝怪唐中兴以后,称贤相者独举裴晋公,不及李文饶,以为不可解
后得文饶《一品集》读之,无论其文辞剀凿瑰丽而已,即揣摩悬断,曲中利害,虽晁陆不及也
文饶佐武宗,通颉戛斯,破回鹘,平太原,定泽潞,若振枯千里之外,披胆待烛,百万之众,俯首而听,一言之指麾,国势威,主威震,既不啻屣裴公而上之
张燧:唐至文宗之朝,可谓衰弱矣
武宗既立,得一李德裕相之,而威令遂振
德裕初为相,即上言日:“宰相非其人,当亟废罢
至天下之政,则不可不归中书
”武宗听之,号令纪纲,咸自己出,故能削平僭伪,号为中兴
王夫之:① 李德裕修其父之夙怨,元稹佐之,以击李宗闵、杨汝士,长庆元年进士榜发,而攻讦以逞,于是朋党争衡,国是大乱,迄于唐亡而后已
②李德裕自以门荫起家,远嫌疑而名位亦伸,既有以谢荐绅之怨怒;其知贡举,榜发而有“相将白日上青天”之誉;迨其贬窜,而有“八百孤寒齐下泪”之思;持此以摘发奸私而快其诛鉏,何求而不克乎?幸而德裕之于唐,功过相半也,使德裕而为温体仁之奸,唐亡于其手而众且欣戴焉
③李宗闵、牛僧孺攻李吉甫,正也;李德裕修其父之怨而与相排摈,私也
乃宗闵与元稹落拓江湖,而投附宦官以进,则邪移于宗闵、稹;而德裕晚节,功施赫然,视二子者有薰犹之异矣
④德裕之相也,首请政事皆出中书,仇士良挟定策之功,而不能不引身谢病以去
唐自肃宗以来,内竖之不得专政者,仅见于会昌
德裕之翼赞密勿、曲施衔勒者,不为无力
⑤唐之相臣能大有为者,狄仁杰而外,德裕而已
武宗不夭,德裕不窜,唐其可以复兴乎! 王士祯:① 唐牛、李之党,赞皇君子,功业烂然,与裴晋公相颉颃,武宗之治几复开元、元和之盛,其党又皆君子也
② 李卫公一代伟人,功业与裴晋公伯仲
其《会昌一品制集》,骈偶之中,雄奇骏伟,与陆宣公上下
别集《忆平泉》五言诸诗,较白乐天、刘梦得不啻过之
嵇震:再涉鲸波窜瘴乡,平川草木竟荒凉
筹边智足收三镇,望阙心灰食万羊
骖乘威应同博陆,覆车祸始斗奇章
一时寒畯空回首,翁仲无言对夕阳
(诗作《吊唐李卫公德裕》)袁枚:唐鉴称李德裕、裴度俱为贤相,而李以提怨言,故致窜死海上,不能如裴之善终
又曰李之党多君子,牛之党多小人,李报牛,是以燕伐燕
陋哉,范氏之说也!……宋尹源之答客问曰:人臣不忠孰大?曰无过为大
嗟乎,若德裕者,固人臣之有过者欤?(《小仓山房文集》)蔡东藩:① 回鹘残破,嗢没斯诚心内附,而乌介复劫主横行,忽服忽叛,幸李德裕建以夷攻夷之策,于是强虏退,帝女归,朔方仍得安定,乃知为政在人之固非虚语也
文宗有一德裕而不能用,此其所以赍恨终身欤
② 武宗之讨泽潞,全由李德裕主谋,故本回于德裕规划,叙述较详,当时前敌诸将,非真公忠无二,经德裕操纵有方,能令悍夫怯将,并效驰驱,决机庙堂之上,转移俄顷之间,中使不得关说,武人乐为尽死,即裴度杜黄裳诸相臣,恐亦未之逮也
李岳瑞:守成之主,其仁柔庸暗者无论已;即有英武睿哲之令辟,奋然欲拯衰弱为富强,然苟任之不得其人,则虽有大有为之志,而终绌于辅相之无才,以赍志而莫之伸者,比比是也
於乎!宰相之所系,顾不重哉!吾于汉晋之间,得一人焉,曰诸葛忠武;于有唐中叶,得一人焉,曰李卫公
……卫公生于唐室积弱之秋,而慨焉有致君尧舜之想;观其气折逆奄,明周万事,合智谋忠勇之士,以尽其材;用危困疮痍之卒,以致其武;至于诚能动物,所纠所斥,退无怨言,叛将远人,咸革面洗心,靡敢有贰,则自诸葛忠武而后,规模气象,惟公有焉!不幸端陵早世,光王立于阉人之手,不得志之徒,比肩而起,合君臣上下中外之力,以甘心于公,投老南荒,孤寒下泪,菉葹盈室,辅颊谊腾
公之志节功名既埋没于铄金之口舌;而易代之后,谤史流传
新旧《唐书》,举沿曲笔;当世大贤,如司马涑水者,徒以仇视荆公之故,遂并公而贬之,而千古无复真是非矣!嗟乎!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区区异议之口,曷足为卫公轻重? 张雨:满怀中兴梦想的唐武宗和李德裕,就这样遽然辞世
大唐王朝重振国势的挣扎,也就此彻底失去了希望
既然亲手断送了自己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唐王朝所能做的只能是静静地等待着历史大幕的无情落下
剩下的就只能是任由后人去凭吊和评判了
乌廷玉:李德裕决不是保守派,而且兴利除弊的改革家,杰出的政治家
由于李德裕的惨淡经营,使唐朝后期积贫积弱的朝廷逐渐强大,从而在会昌年间又出现中兴之局
假若没有李德裕的坚持改革,会昌中兴的局势是不可能出现的
李德裕一生所作所为,实质上是“永贞革新”的延续和发展
但李德裕改革的程度和效果,却远远超过“二王八马”的业绩
早在六十年代初年,史学界给“二王八马”以公正的评价
今天,对李德裕也应当还以本来面目,肯定其历史功绩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