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的散射角

阿瑟·霍利·康普顿简介1923年康普顿在研究x射线通过实物物质发生散射的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新的现象,即散射光中除了有原波长l0的x光外,还产生了波长l>l0 的x光,其波长的增量随散射角的不同而变化

这种现象称为康普顿效应(compton effect)

用经典电磁理论来解释康普顿效应遇到了困难

康普顿借助于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从光子与电子碰撞的角度对此实验现象进行了圆满地解释

对康普顿散射现象的研究经历了一、二十年才得出正确结果

康普顿效应第一次从实验上证实了爱因斯坦提出的关于光子具有动量的假设

这在物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光子在介质中和物质微粒相互作用时,可能使得光向任何方向传播,这种现象叫光的散射.1922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中的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时发现,有些散射波的波长比入射波的波长略大,他认为这是光子和电子碰撞时,光子的一些能量转移给了电子,康普顿假设光子和电子、质子这样的实物粒子一样,不仅具有能量,也具有动量,碰撞过程中能量守恒,动量也守恒.按照这个思想列出方程后求出了散射前后的波长差,结果跟实验数据完全符合,这样就证实了他的假设

这种现象叫康普顿效应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