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实施背景“珠峰计划”即“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是教育部为回应“钱学森之问”而出台的一项人才培养计划
所谓“钱学森之问”,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一道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2009年11月11日,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联合《新安晚报》给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 珠峰计划最开始从西安交通大学郑南宁校长在2009年暑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传出
郑南宁校长在讲话中说,“珠峰计划”只在五个学科——数、理、化、生物和计算机科学中实施
“前提是要求学校在基础学科,尤其在理科方面很强
”该计划是面向世界开放,教师来源除了组织学校最优秀的师资,还要从世界各地通过中央专项高薪聘请一批杰出的科学家来实施教学
“珠峰计划”首先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学科开始,在高等教育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一度以“珠峰计划”的代号流传,为避免这项计划被用于其他用途,教育部在出台方案时并未做大张旗鼓的宣扬工作,并希望各入选校不宣传,不张扬,埋头苦干,切实开拓出我国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新途径
各高校不约而同地在2010年高校招生宣传时,向中学生大力介绍这项计划的重要性,以增加对优质生源的吸引力
复旦大学的保送生方案称,被数学学院、物理系、化学系和生命科学学院录取的考生,入校后成绩优秀者,可进入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这项计划也引起了中学教育界的注意
天津南开中学校长杨静武认为,这项计划具有前瞻性,对于将来可能是具有导向性的,中学也应积极呼应拔尖人才培养的尝试,与大学合作,将有冒尖潜质的学生输送进去
2017年3月25日,来自国外牛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密歇根大学等学府和国内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的专家教授25日齐聚山东大学,参加“拔尖人才培养工作研讨会”,交流拔尖人才的培养经验,为中国高等教育“开药方”
此次研讨会以“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简称“拔尖计划”)为指导,邀请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的学科代表专家前来参会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