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大学前身史略南洋公学

交通大学前身史略南洋公学——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1896-1921)南洋公学(1896-1904)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了被列强肢解和瓜分的严重危机中

就在甲午战争前后,为了使中国能够自强,一些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学习西方和日本开办新式学堂的设想

1895年,洋务官员盛宣怀秉持着“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信息,在天津创办了北洋西学学堂,1896年又到上海创办了南洋公学

1897年4月,委任何嗣焜为南洋公学总理(即校长)

 南洋公学是一所官办民助的新式公立学校,学校经费半由商民(即招商局、电报局)所捐,半由官助,是为公学,清末称今上海地区为南洋,故学校取名为南洋公学

公学内设师范、上、中、外4个院,即师范、大学、中学、小学4部分

先设师范院,以造就新学的教师

1897年4月8日,南洋公学师范院正式开学上课,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师范教育的从无到有 

接着,在师范院内附设高等小学堂

从小学毕业生中依次递升进入中学

从师范生和中学毕业生中,选拔一批优秀人才,派赴欧、美、日等国大学留学深造,以尽快培养出一批能从事洋务、外交、新学教学的新型高层次人才

与此同时,公学还设立了具有高等程度的特班、铁路班、政治班、商务班等

1899年设立的南洋公学译书院,是我国高校最早的出版编译机构

1903年,成立中国最早的商务专科班

北洋西学学堂和南洋公学的创设,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轫,使中国近代教育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校——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1906-1921)1905年划归商部,更名为商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随后又划归邮传部

 20世纪初叶,中国政局剧变,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袁世凯窃国,军阀混战,爆发了五四运动

中国的近现代工业在萌芽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教育救国”、“工业救国”、“交通救国”思想在一些政界人士和知识阶层中盛行

由南洋公学发展而来的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校、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虽在十分困难的环境中仍求得了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1907年,唐文治担任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校监督后,连续掌校14年,他将学校改办成工科,先后设立了铁路专科、电机专科和铁路管理科

聘请了一批高质量的中、外教师

在结合中国的实际基础上,从学制、系科设置、课程设置、教材、教学环节、体育运动等方面,全面地引进国外的先进经验,直接采用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著名大学教科书

使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成为中国南方乃至中国高等工科院校的楷模,形成了近代工业大学的格局

1908年设置的电机科,是中国高校最早设立之电机学科

1909年设置的船政科,开创了中国高等航海教育的先河

  1911年11月6日,唐文治决定脱离清廷,宣布学校更名为南洋大学堂,监督改称校长,并提出“本校将来须成为中国第一大学,校旗所到之地,即中国国旗所到之地

”1912年改隶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更名为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

并将铁路科改为土木科,电机科改为电气机械科

1912年,成立技击部,成为中国开展武术运动最早的高校

   1918年3月,学校又增设铁路管理科,这是中国设立此科之开端,开创了工管结合的先河

  唐山工业专门学校(1896-1921)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中国第一所本科学府(1896-1900)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王文韶以《奏为拟设立铁路学堂所需经费在火车脚价等项下酌加应用事》为题上奏光绪帝设立铁路官学堂,后经光绪帝御笔朱批“该衙门知道”,在津榆铁路总局(北洋铁路总局)创办了中国第一所铁路学堂——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英文名称为Imperial Chinese Railway College,即中华帝国铁道学院)

吴调卿以津榆铁路总局总办的身份兼任铁路学堂第一任总办(校长)

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是中国现代第一所工科学府

1896年11月20日,北洋铁路总局在上海《申报》上刊登《铁路学堂告白》,开始招生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山海关沦陷,学堂教学被迫中辍

邮传部唐山路矿学堂(1905-1912)1905年,因铁路建设人才匮乏及山海关铁路学堂卓越的办学成绩,山海关内外铁路总局筹备恢复学堂,遂选址唐山复校,改名为唐山铁路学堂

1906年,增设矿科,学堂名称为“山海关内外路矿学堂”

1906年8月初,学堂在天津,上海,香港等地主要报纸刊登招生信息,开始招生

1908年,学堂由清政府邮传部直辖,更名为邮传部唐山路矿学堂

唐山工业专门学校(1912-1921)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

清政府的邮传部被民国政府交通部取代,学堂归交通部直辖,学校更名为交通部唐山铁路学校

1913年,学校奉教育部、交通部令,更名为唐山工业专门学校

1916年,教育部组织全国专门以上学校评比,唐山工业专门学校获得第一,教育总长范源濂手书“竢实扬华”匾额一方以为奖励

1919年,学校校友会正式成立,时任校长章宗元及“中国近代工程之父”詹天佑等被推举为理事

截至1920年,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培养了一批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具有开创性贡献的科学家,如桥梁专家茅以升、教育家竺可桢、民权运动领袖杨杏佛、中国数学史第一人李俨、北大地质学科的开创者何杰、民国第一任矿产司司长胡博渊、新加坡华人领袖李光前、实业家李国伟、中国植物学奠基人钱崇澍、著名银行家贝祖贻、机械工程学家潘承孝、何乃民,铁路工程巨擘杜镇远、侯家源等

 交通部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1909-1921)邮传部铁路管理传习所(1909-1911)清宣统元年(1909年),邮传部司员曾鲲化经过十余月的考察后,起草《上邮传部创办铁路管理学堂书》,文中提倡路政、培育铁路管理人才,并极力主张创办铁路管理学校

同年,经邮传部尚书徐世昌上奏清廷批准,于北京府右街创办了“铁路管理传习所”,此为北京交大创校之始,为中国第一所管理学校

次年,为加强邮电事业增设邮电班,学校更名为“交通传习所”,此为中国电信工程之始

 交通部交通传习所(1912-1916)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学校改隶交通部,更名为“交通部交通传习所”,增设电气工程、有线电、无线电等科,开创了中国培养通信人才的先河,后来又成立了电信系,这里走出了简水生院士、黄宏嘉院士等一大批知名学者

铁路与电信工程,及英文、法文各班为北平交通大学之初基

民国凡行车、管理,以及会计、材料人才,以交大北平成就为最多

 交通部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1917-1921)1917年,交通部就原有各班,充实课程,并依铁路、邮电的不同,将学校改组为“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

1921年,时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的叶恭绰令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四所学校合并,定名为“交通大学”,下设京、沪、唐三校,学校更名为“交通大学北京学校”

他提出按欧美教育制度办学,设立了董事会兼任校长

学校曾培养出中国第一个无线电台创建人刘瀚、中国第一台大马力蒸汽机设计者应尚才,以及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郑振铎、中国第一本铁路运输专著作者金士宣、中国铁路运输经济学科的开创者许靖、中国最早的四大会计师之一杨汝梅等一大批杰出人才,“东京审判”担任首席检察官的向哲浚、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马寅初等都曾在该校任教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