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高考考分情况何谓高考考分情况

高考志愿高考考分情况何谓高考考分情况,也就是高考成绩及如何确定高考考分

由于中国的招生录取原则是对考生进行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而在实际操作上,当考生在德育(思想品德)、体育(身体健康状况)上基本相同时,而这两项又比较容易基本相同(下面将作具体介绍),因此,择优录取,就主要看高考成绩如何,即高考的考分的高低、多少了

于是也就出现了,当高考总分或招投总分(高考总分加政策性照顾分)相同时,需要靠相关科目成绩的高低来作取舍的情况

由此可见,考分在录取中的作用是非常非常的重要

因此,高考成绩是考生的高考竞争实力中最关键、最重要并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一环

“猜分填报”和“估分填报”的考生(考前3省市和估分9省市区)需要解决如何确定高考考分的问题,而“据分填报”的考生(19个省、市、区)则不存在如何确定高考考分的问题

(一)、对于“猜分填报”的3个省市的考生来说,如何确定高考考分呢?由于考生的成绩和名次常常会在接近高考前的几个月发生较大的变化,且越接近高考会越贴近实际高考,这主要是考题难易度的贴近和考生临考状态及临场发挥的贴近

因此来说,高考前的3次模拟考试的成绩或者是2次模拟考试的成绩,可以看成是考生自己的基本实力,考生可以通过计算这3次模拟考试或者是2次模拟考试的加权成绩来大体确定自己的高考成绩,再结合前面所介绍的关于平时学习成绩即可最后确定自己的高考分数

(1)计算3次模拟考试的加权成绩方法

(2)计算2次模拟考试的加权成绩方法

(3)所计算的模拟考试加权成绩,如有必要,也是可以将其进行修正的

如何修正?(4)尤其要注意的是,每个考生在运用模拟考试的加权成绩计算方法时都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切不可生搬硬套

(二)、对于“估分填报”的9省、市、区的考生来说,如何确定高考考分呢?1、准确估分的基本方法

正确估计自己的高考分数十分重要,因为它是考生填报志愿的最主要依据

高考一结束,考生就应及时将自己的解答、得分利用参考答案进行自我评分

如何估算分较为准确?一般认为:首先拿到答案后先回忆一下自己的答卷充分调动记忆,尽量避免产生误差

同时,对不同科目,采用不同方法估分

2、在估分时出现特殊情况的方法与技巧及注意事项

在估分中还有一个普遍现象,也需要把握,那就是一般而言,平时成绩好的考生,在估分时反而容易估低;而平时成绩一般,甚至不太好的学生却往往将分数估计得过高

这是因为学习好的考生对自己答题中出现的错误比较敏感,考后他们往往能较快地发现并意识到自己在试卷中出的错,在估分时容易过于“保守”

相反,一些平时成绩不太好的学生考后自我感觉不错,不自觉地对自己的考试成绩评价过高,估分时满打满算,缺少余地

3、一般应估三次分

对于估分,有些考生仅估一次就算完事了,这是不可取的

笔者建议大家至少要估3次分;对于相当数量的考生来说,仅作简单处理、计算出3次的算术平均分即可;但对于还有些考生来说,就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加以选择使用

在自我估分基础上,还要估算在考生群体中的位置,并力求接近准确

4、正确对待与利用考分

考分出来了、确定了、知道了,不是大功告成,而是才开始,还有一个如何正确对待与利用的问题?(1)、高考录取与否全在于考分高低,这个看法对吗?有许多的考生和家长可能都存在着“唯分数论”的想法,这很显然是不对的

这是这些考生和家长完全不知道(不懂)或者是忽略了我国的招生录取政策所致

中国的招生录取政策是什么?中国招生录取的基本政策(原则)是对考生进行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仅凭考分进行志愿填报,很有可能是功败垂成

因为,虽然高考考分在招生录取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主导性作用,是考生的高考竞争实力中最关键、最重要并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但绝不是不可变化的唯一作用与唯一因素

(2)、只习惯看总分,也就是绝对分数,而不习惯看或不知道看相对分数

有许多的考生和家长可能都存在着,只习惯看总分即绝对分数,并简单地把他和上年高校的录取分数相对照

这种方法是片面的、不正确的

由于历年高考试题的难易程度不同,历届高考成绩之间的绝对分值也不同,因此在一般情况下,绝对总分是不具有可比性的

而从某种意义上说,相对分数比绝对总分作用要大

(3)、看相对分数也不能只看一年,而必须至少看三年

看相对分数,如果仅看一年,体现不了相对分数的很强的可比作用,因为绝对总分在当年也是具有可比性的,只不过是到了下一年问题才显现出来(当然,看其他数据也必须至少看三年)

(4)、除了关注分数,还需要了解与掌握考生的排序位置等其他相关资料

高考志愿填报所涉及的相关因素、环节、条件有许多,无论哪一个因素都不能忽略;哪一个环节都不能缺少;哪一个条件都需要具备

因此,仅仅关注绝对分数和相对分数也还是不够的,还需要了解一下考生的排序位置等其他相关资料

由于高校录取时是按照招生计划和填报志愿考生的分数高低依次录取的,直到录满为止;因此成绩居于所有考生中的哪一个位置,比绝对的分值高低更有实际意义

一般来讲,考生要了解自己圈定的准备报考高校近几年来的录取分数线,尤其是达到录取分数线的考生在当年所有考生中排列的次序,再判断自己在所在省市的位置,以此为参考填报志愿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考生的排序位置的作用比其高考分数的作用会更大一些,所以,考生的排序位置比其高考分数就更值得关注

除了掌握考生的排序位置,如果还能掌握分数含金量等方法,对高考志愿填报无疑是有很大益处的

(5)、莫因有了“意向”,而没了“方向”,切不可只做粗估,而不做细测

有时候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放弃

正确的做法是,凭着这个“意向”、这点“谱”,首先解读相关高校的招生章程,如果考生的综合竞争实力完全符合相关高校招生章程中的规定,则可以认为“初试合格”;反之,如果考生的综合竞争实力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相关高校招生章程中的规定,其把握的原则是,只要有一点不符合并会影响到录取,就必须“忍痛割爱”,这时候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放弃

如果“初试合格”,

二试才算合格;下一步的要点才是预测校线、预测专业线等等

这是第一种方法

第二种方法是,

再解读“初试合格”高校的招生章程,如果考生的综合竞争实力完全符合相关高校招生章程中的规定,则可以认为“二试合格”;反之,如果考生的综合竞争实力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相关高校招生章程中的规定,其把握的原则是,只要有一点不符合并会影响到录取,就必须“忍痛割爱”,这时候最重要的也是要学会放弃

“二试合格”后的下一步要点才是预测校线、预测专业线等等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