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自然科学第三代粒子的发现从20世纪60年代起,物理学家们又发现了一大批寿命极短的共振态的粒子,使基本粒子的总数达到400余种
共振态粒子又被叫做第三代基本粒子基本粒子的大量发现和对它们的系统分类又使人们认识到,基本粒子也不是物质结构的最终实体,也有内部结构
1956年,日本物理学家坂田昌一(公元1911—1970)从物质无限可分的思想出发,认为所有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强子)都是由质子、中子、超子这三种基础粒子构成的
坂田模型解释了一些事实,又与某些实验明显抵触
1964年,美国物理学家盖尔曼(公元1929—)在建立了强子的周期表后提出了夸克模型,认为带分数电荷的3种夸克(及其反夸克)组成了基本粒子
1965年至1966年,我国物理学家在基本粒子研究中提出了新的见解,他们认为对称性的产生和破坏都只能是强子内部有某种结构的反映,并在分析了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层子模型
各国物理学家正在对夸克模型和层子模型进行深入的研究,但至今还没有找到“自由夸克”的存在,也没有发现夸克或层子能够单独存在的证据
一些人认为,夸克或层子将永远被幽禁在强子中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