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大事年表兹列云冈石窟大事记如下 :云冈石窟大事年表公元386年北魏登国元年春正月戊申,帝(拓跋珪)即代王位
夏四月,改称魏王
(《魏书·太祖纪》) 公元398年北魏天兴元年春正月,徙山东六州民吏及徒河、高丽杂夷三十六万,百工伎巧十万余口,以充京师
秋七月,迁都平城(今山西人同),始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
十二月,拓跋珪于平城称帝,改元天兴
(《魏书·太祖纪》)是年,“太祖平中山,经略燕赵,所迳郡国佛寺,见诸沙门、道士,皆致精敬,禁军旅无有所犯
帝好黄老,颇览佛经
……下诏曰:‘夫佛法之兴,其来远矣
济益之功,冥及存没,神踪遗轨,信可依凭
其敕有司,于京城建饰容范,修整宫舍,令信向之徒,有所居止
’是岁,始作五级佛图、耆阇崛山及须弥山殿,加以缋饰
别构讲堂、禅堂及沙门座,莫不严具焉
”(《魏书·释老志》) 公元409年北魏天赐六年冬十月壬申,(明元)即皇帝位,改元永兴
(《魏书·太宗纪》)太宗践位,遵太祖之业,亦好黄老,又崇佛法,京邑四方,建立图像,仍令沙门敷导民俗
(《魏书·释老志》) 公元411年北魏永兴三年二月,帝(明元)祷于武周、车轮山
……乃于山上祈福于天地神祗
及即位坛兆,后因以为常祀,岁一祭,牲用牛,帝皆亲之,无常日
(《魏书 礼志》一) 公元418年北魏泰常三年夏四月己巳,徙冀、定、幽二州徒河于京师
(《魏书·太宗》) 公元424年北魏始光元年世祖初即位,亦遵太祖、太宗之业,每引高德沙门,与共谈论
(《魏书·释老志》) 公元427年北魏始光四年统万平,惠始到京都,……世号之曰白脚师
(《魏书·释老志》) 公元435年北魏太延元年二月庚子,…(太武帝)诏长安及平凉民徙在京师,其孤老不能自存者,听还乡里
(《魏书·世祖纪》) 公元439年北魏太延五年冬十月辛酉,车驾乐还,徙凉州民三万余家于京师
(《魏书·世祖纪》)北魏灭北凉
“徙其国人于京邑,沙门佛事皆俱东,象教弥增矣
寻以沙门众多,诏罢年五十已上者
”(《魏书·释老志》)公元442年北魏太平真君三年春正月甲申,(太武)帝至道坛,亲受符箓,备法驾,旗帜尽青
(《魏书·世祖纪》)公元446年北魏太平真君七年三月,(太武帝)诏诸州坑沙门,毁诸佛像
徙长安城工巧二千家于京师
(《魏书·世祖纪》)公元452年北魏兴安元年十二月乙卯,初复佛法
(《魏书·高宗纪》)(文成帝)诏有司为石像,令如帝身
(《魏书·释老志》)公元453年北魏兴安二年高僧昙曜“自中山被命赴京,……帝后奉以师札
”(《魏书·释老志》)公元454年北魏兴光元年秋,敕有司于五级大寺内,为太祖已下五帝,铸释迦立像五,各长一丈六尺,都用赤金二十五万斤
(《魏书·释老志》)公元460年北魏和平元年和平初,师贤卒
昙曜代之,更名沙门统
……昙曜白帝,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
高者七十尺,次者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
(《魏书·释老志》)此为云冈石窟开凿最早的五窟,即第十六窟至第二十窟
俗称“昙曜五窟”
公元462年北魏和平三年昙曜又与天竺沙门常那耶舍等,译出新经十四部
(《魏书·释老志》)公元466年北魏天安元年冯太后称制
于时起永宁寺,构七级佛图,高三百余尺,基架博敞,为天下第一
(《魏书·释老志》)公元467年北魏皇兴元年秋八月丁酉,(献文帝)行幸武州山石窟寺
(《魏书·显祖纪》) 公元469年北魏皇兴三年五月,徙青州民于京师
(《魏书·显祖纪》)昙曜奏:平齐户及诸民有能岁输谷六十斛入僧曹者,即为“僧祗户”
又请民犯重罪及官奴以为“佛图户”,以拱诸寺扫洒,岁兼营田输粟
高宗并许之
(《魏书·释老志》)公元470年北魏皇兴四年十二月甲辰,(献文帝)幸鹿野苑、石窟寺
(《魏书·显祖纪》)公元475年北魏延兴五年五月丁未,(孝文帝)幸武州山
(《魏书·显祖纪》)孝文帝初期,开凿第七、八窟
(《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校注》简称《金碑校注》) 公元476年北魏承明元年八月,高祖于永宁寺,设太法供,度良家男女为僧尼者百有余人,帝为剃发,施以僧服,令修道戒,……自兴光至此,京城内寺新旧且百所,僧尼二干余人
(《魏书·释老志》)是年,冯太后鸩杀太上皇帝(献文帝),称太皇太后,临朝称制
(《魏书·文成文明皇后冯氏传》)公元477年北魏太和元年五月乙西,(孝文帝)车驾析雨于武州山,俄而澍雨大洽
(《魏书·高祖纪》)公元479年北魏太和三年八月,(孝文帝)幸方山,起思远佛寺
(《魏书·高祖纪》)公元480年北魏太和四年八月戊申,(孝文帝)幸武州山石窟寺
(《魏书·高祖纪》)公元481年北魏太和五年春正月己卯,(孝文帝)车驾南巡
二月,沙门法秀谋反,伏诛
(《魏书·高祖纪》)公元482年北魏太和六年三月辛巳,(孝文帝)幸武州山石窟寺,赐贫老者衣服
壬午,幸方山
(《魏书·高祖纪》)公元483年北魏太和七年邑义信士女等五十四人造石庙形象九十五区
铭记位于第十一窟东壁上层南侧,此为云冈石窟现存最早的纪年铭刻
五月戊寅朔,(孝文帝)幸武州山石窟佛寺
七月乙未,行幸方山石窟寺
(《魏书·高祖纪》)公元484-489年北魏太和八年至十三年钳耳庆时主持开凿第九、十窟
(《金碑校注》)公元489年北魏太和十三年秋七月丙寅,(孝文帝)幸灵泉池
立孔子庙于京师
(《魏书·高祖纪》)公元494年北魏太和十八年冬十月戊申,(孝文帝)亲告太庙,奉迁神主
辛亥,车驾发平城官
十一月己丑,车驾至洛阳
(《魏书·高祖纪》)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云冈石窟大规模的开凿工程基本告终
公元520-525年北魏正光年间北边六镇农民起义,极大地削弱了北魏政权,武州山石窟寺营造工程自此结束
(金碑及云冈石窟现存铭记)公元640年唐贞观十四年置云中郡
对个别洞窟进行维修并雕刻佛像
(金碑)公元672年唐咸亨三年朔州人俨禅师在云冈石窟修业,并修理孝文石室故像
(《古清凉传》)公元1049年辽重熙十八年母后再修
(金碑)公元1060年辽清宁六年委刘转运监修
(金碑)公元1122年辽保大二年金兵攻占平城(今大同)、寺遭焚劫,灵岩栋宇,扫地无遗
(金碑)公元1143年金皇统三年二月,请惠公法师住持,重修灵岩大阁九楹,门楼四所,香厨客次之纲常住寺位,凡三十楹,轮奂一新
六年七月落成,约费钱二千万
(金碑)公元1147年金皇统七年夷门曹衍记并书《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
(金碑)公元1363年元至正二十三年熊自得自东胜来云冈石窟,亲访《金碑》
次年,录碑文于何尚书思诚东斋
(《永乐大典·顺天府》引《析津志》)公元1564年明嘉靖四十三年于嘉靖□□七年,内为右卫饷道,改□云冈堡
(嘉靖四十三年《重修云冈堡记碑》)云冈之名最早见于此碑,后人改武州山石窟寺为云冈石窟,沿用至今
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二月,农民起义军进驻大同
三月,留部将张天琳守云冈
五月,云冈寺院建筑焚毁
(《云冈石窟》文物出版社,一九七七年)公元1651年清顺治八年重修第五、六窟窟檐木结构楼阁
(《重修云冈大石佛阁碑记》)公元1696年清康熙三十五年圣祖西征噶尔丹,冬十月十二日,车驾幸大同,巡幸云冈寺,并题写“庄严法相”匾额
(清道光《大同县志·重修云冈寺记》)清初,朱彝尊调查云冈石窟:“云冈之寺有十,……今之存者特其一
”(《曝书亭集·云冈石佛记》)公元1902年日本伊东忠太调查云冈石窟
后著《支那山西云冈石窟寺》
公元1907年法国E.E沙畹调查云冈石窟
后著《云冈图解》
法国夏凡诺在云冈石窟拍摄大量照片,并于一九〇九年至一九一五年陆续在《华北考古学志》上发表
公元1918年陈垣考察云冈石窟
后发表《记大同武州山石窟寺》
公元1919年日本关野贞调查云冈石窟
公元1932年中国营造学社梁思成、刘敦桢等调查云冈石窟
后发表《云冈石窟所表现的北魏建筑》
(《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公元1936年白志谦著《大同云冈石窟寺记》
公元1938年日本原田淑人调查北魏平城遗址
公元1939年日本水野清一、长广敏雄等从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四年间,先后八次对云冈石窟进行拍摄实测和拓印,并对第九、十窟,昙曜五窟窟前及冈上佛寺遗址进行发掘
公元1950年裴文中率“雁北文物勘查团”对山西省北部古代遗址、基地、石窟、建筑进行调查
(《雁北文物勘查团报告》)公元1951年日本水野清一、长广敏雄著《云冈石窟》十六卷陆续出版
公元1952年五月二十三日,成立大同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公元1954年清理第十六窟至二十窟前地面,在第二十窟前出土(北魏)景明四年四月六日比丘尼昙媚造像碑记
公元1955年第五、六窟窟檐木结构楼阁落架重修
七月,成立山西云冈古迹保养所
公元1956年北京大学宿白发表《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校注》
(《北京大学学报》一九五六年一期)公元1961年三月四日,国务院公布云冈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月五日,成立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保护委员会
公元1962年云冈石窟文物保管所成立
开始对云冈石窟进行试验性加固
公元1964年经中央文化部批准,划定云冈石窟保护范围为三·六平方公里
公元1972年开始清理第九窟至第十三窟崖顶及窟前地面
公元1973年对十二窟围岩裂隙进行环氧树脂灌浆加固
九月十五日,周恩来总理陪同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参观云冈石窟
并指出:不管怎么样,云冈石窟艺术一定要想办法保存下来
同时指示云冈石窟要三年修好
公元1974年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和山西大同市有关负责人组成云冈石窟维修工程领导小组,指挥维修加固工程
公元1975年清理第三窟前室上层地面及东、西双塔塔基
公元1976年九月,云冈石窟为期三年的维修加固工程结束
公元1977年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与山西云冈石窟文物保管所合编《云冈石窟》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公元1978年三月,云冈石窟文物保管所与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在石窟围岩灌浆加固的研究和工程实践中获得可喜成果,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北京大学宿白发表《云冈石窟分期试论》
(《考古学报》一九七八年一期)公元1981年第三窟前室窟顶及风化带加工工程开始
一九八三年完工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丁明夷发表《关于云冈石窟分期的若干问题》
(《世界宗教研究》一九八一年四期)公元1982年北京大学宿白发表《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的发现与研究》
(《北京大学学报》一九八二年二期)公元1984年对第一、二窟窟前护坡、泉水水渠和窟外佛龛进行维修
公元1985年十二月,文化部授予云冈石窟文物保管所“全国文博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公元1987年六月,对云冈“龙王庙沟”西坡石窟进行发掘清理
八月,对云冈石窟洞窟序号重新编排,主要洞窟为四十五座,附属洞窟二百零七座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