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分配历史作用

毕业生分配历史作用高等学校毕业生由国家负责按计划分配的制度,是伴随着我国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而产生和完善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财政经济统一,是为了把能集中的力量都集中起来以便战胜当时所面临的巨大困难,维持全国的统一和安定,有能力调剂各地的余缺和应付各种意外,并且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经济,这种选择是必然的

与计划经济相适应,高等学校毕业生“统包统分”分配制度的形成也是必然的

它对国家的兴旺发达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起了巨大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整个国家百废待兴

新创办的各种项目需要大量人才,而我国专业技术人才十分缺乏,远远满足不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些专业仅能满足需要量的十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

在这种供需极不平衡的情况下,国家实行保证重点,统筹安排的政策,区别轻重缓急,给国家经济重点建设部门地区分配了一大批急需的毕业生,有力地保证了重点建设的正常进行

为促进老、少、边、山、穷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在学生毕业分配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对来源于这些地区的毕业生凡是原地区需要的仍分配回原地区;号召内地和经济文化发达地区的毕业生支援老、少、边、山、穷地区,并给予种种优惠政策;采取指令性计划的形式进行抽调等

这些政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地区对人才的需要,使这些地区各类人才的紧缺情况有所缓解,促进了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同时“统包统分”分配制度也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人才流向,弥补了国民经济发展和高等学校及其专业设置分布不均衡而造成的人才分配不均的状况,促进了各地区、各部门经济的协调发展

由于高等学校学生毕业后能及时就业,改变了旧中国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状况,有利于社会安定,有利于学生在校安心学习

大学生计划分配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曾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和新的经济体制的建立,这种计划分配制度的弊端,就非常突出地表现出来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