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举考试程序童试考中者称为“秀才”,也称“相公”,自称“生员”“学生”,可进入县或府的儒学肄业
童试只是一种入学考试,表示已取得地方官学生员的资格,真正意义的科举取士,是从乡试考举人开始的
明代以后,考试文体逐渐形成八股文格式,八股文是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八个部分组成的一种文体
衍至清代,八股文更为盛行,成为科举考试中最主要的文体
在乡试中被取中者统称“举人”“老爷”,第一名称“解元”,第二至十名称为“亚元”
“乡试”其词源于《周礼》中“乡里举士”一语
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周礼》有“三年大比”之制,因此乡试也称为“大比之年”
乡试在秋天(常在八月)举行,考试地点在省城贡院,贡院以荆棘编铺于围墙上,因此贡院有“棘闱”之称,乡试又叫“秋闱”
参加考试的人有秀才、贡生、监生等
会试:是考取贡士的考试,会试就是集中全国举人会同考试之意
参加的人是举人,在乡试后第二年的春天(三月),所以又叫“春闱”或“礼闱”
乡试后第二年各地举人汇集京师应会试
会试由礼部主持,考试内容与乡试相同,考中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举人取得“贡士”资格后,方可参加殿试
殿试是天子亲策于廷,被视为“抡才大典”
殿试后举行传胪大典,皇帝升殿,鸣鞭奏乐,王公大臣,文武百官陪立如仪
殿试取中者为“进士”,分三甲,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总称“鼎甲”
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赐“同进士出身”
至此,三年一人的状元才为天下知
若在乡试、会试、殿试中均是第一名,即同为乡试的解元、会试的会元、殿试的状元,则是连中三元,当属凤毛麟角,一千余年间,全国只有13人连中“三元”
科举时代有些人虽没有连中三元的殊荣,但因是父子状元、兄弟状元、叔侄状元也为世人所津津乐道,羡慕不已
象宋代的张去华和张师德等父子状元,唐代的张式与张正甫等兄弟状元,清代的翁同和和翁曾源,蔡启僔与蔡升元等叔侄状元都被传为士林佳话
宋代的安德裕和安守亮父子是连科榜首登第,更是吉庆之极
中了状元,有小金榜呈于皇帝,有大金榜是张挂于长安街宣告天下
真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