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数学阿拉伯三角学

阿拉伯数学阿拉伯三角学印度天文学和数学著作《婆罗摩修正体系》(Brāhma Sphuṭa−Siddhānta)于772年被翻译成阿拉伯语

与希腊人相比,印度数学家们通过用正弦代替全弦,从而在三角学领域取得了重要的进步,阿拉伯学者同样继承了印度数学家的这一传统

另外伴随着托勒密《天文学大成》(Almagest)于8世纪末首次翻译为阿拉伯语,自此希腊天文学知识开始在阿拉伯学者间传播

早期在三角学领域进行研究的是马哈尼(al-Māhānī,卒于865年),他是球面三角学的第一位修订者,同时在确定方位角的运算中应用了一条相当于球面余弦定理的理论

9世纪下半叶,在哈巴斯·哈希卜(Ḥabaš al-Ḥāsib)的作品中发现的对正切函数概念和特性的描述

哈提姆(al-Faḍl b. Ḥātim an-Nairīzī,卒于1041年)使用球面三角学的余切定理来寻找“奇伯拉”(qibla)的方向,可以准确计算出从地表任何给定位置到麦加的偏角

此外梅内劳斯的“完全四边形”(complete quadrilateral)和托勒密的“横截定理”(transversal theorem)理论在阿拉伯世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塔比·伊本·库拉、纳西尔·本·伊拉克(Abū Naṣr b. ͑Irāq,10世纪下半叶)和纳西尔丁·图西在此问题上都有所研究

阿拉伯三角学于公元10世纪末迎来了首次重要突破,阿布·瓦法、希德尔·胡坚迪(Ḥāmid b. al-Ḫiḍr al-Ḫuğandī,约公元940~约1000年)和阿里·本·伊拉克(Alī Ibn ͑Irāq,约公元970~1036年)几乎同时发现了球面三角形中边与角的函数关系

后来比鲁尼(al-Bīrūnī,公元973~1048年)在其著作中对此进行细致描述,同时他准确地测量出巴格达与伽色尼两地间的经度差,这开启了地球表面数理测量的新纪元

此外纳西尔丁·图西建立了平面三角学中完整的三角学理论,他认为三角学不应该仅仅被视为天文学的计算工具,而应独立成为一个研究分支

其著作《论完全四边形》(Treatiseon the Quadrilateral)就是一部脱离天文学系统的三角学专著,该书对15世纪欧洲三角学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