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号飞船早期任务

联盟号飞船早期任务1967年4月23日06:32 UTC+6,联盟1号载人飞船(俄语:Союз-1;英语:Soyuz 1)自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升空,上面只搭载着宇航员弗拉基米尔·米哈伊洛维奇·科马洛夫(俄语:Влади́ми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Комаро́в;英语:Vladimir Mikhaylovich Komarov)一人

科马洛夫是苏联第一位两次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曾执行上升1号(俄语:Восход-1;英语:Voskhod 1)任务,而他的后备宇航员则是加加林

按照原定计划,联盟1号发射后,联盟2号将在随后搭载两名宇航员升空,与联盟1号交会对接

 但是联盟1号在进入太空后便出现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左侧太阳能帆板未能自动展开,造成电力供应不足

紧接着,导航系统也开始出现故障

当飞船进入到第13圈时,飞船的自动平衡系统彻底陷入了瘫痪,手动操纵系统也不能完全发挥作用

鉴于联盟1号上出现的危机情况,联盟2号的宇航员们制定了一个应急方案,准备在升空后对联盟1号进行抢修

孰料在发射时分拜科努尔上空风雨大作,起飞程序不得不被叫停

在地面上的宇航员们只能望天兴叹,对受困宇宙的科马洛夫爱莫能助

危难关头,地面控制中心飞控主任作出了决定——让飞船在不利的情况下返回地球

当联盟1号飞到第18圈时,科马洛夫点燃了制动火箭,返回大气层

就在接下来的一瞬间,悲剧发生了:飞船下降到7000米时,由于姿态不正,主降落伞伞索缠绕在一起,无法张开

科马洛夫手动释放备用伞,结果又和主伞缠绕到了一起

一系列的故障使得飞船以40米/秒的速度坠毁在哈萨克斯坦卡拉布拉克以西3公里处(坐标:51.3615°N,59.5622°E)

在场的救援直升机观查到联盟1号坠毁后现场发生爆炸,并很快升起浓烟

被砸扁的返回舱内燃起大火,连金属都被熔化了,最先赶到现场的救援人员甚至无法分辨出科马洛夫的遗体

事故调查结果显示是飞船的降落伞舱设计有问题,之前几艘无人飞船因各自不同的原因都没暴露出伞舱的问题

实际上,如果联盟2号也接着升空,也会遭遇同样的事故

联盟1号的挫折为苏联人上了宝贵的一课,苏联人意识到了忽视可能存在的缺陷会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从科马洛夫牺牲到1969年10月联盟3号的发射,这中间出现了长达18个月的空窗期,在此期间,前苏联没有发射一艘载人飞船

宇航员的牺牲让人们狂热的头脑开始冷静下来,工程师们开始改进伞舱设计,并着手完善联盟号的设计,提升可靠性

事后有人曾将联盟1号的事故与美国阿波罗1号事故作比较,认为这两起事故虽然相互迥异,却同样惨烈,而且都对两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宇航员们所作出牺牲的让人们狂热的头脑冷静下来,并意识到航天事业中存在的巨大风险,需要谨慎而细致地处理好每一个问题,否则就有可能酿成巨大的灾难

1967年10月,两艘无人联盟飞船——宇宙186号和宇宙188号先后发射升空,并成功的进行了对接实验

其中一艘的返回舱成功着陆,另一艘再入过程中有所偏差,因可能的着陆区不在苏联境内而被迫自毁,爆炸碎片散落在苏蒙边境

尽管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但总的来说这次试验取得了成功

苏联人这次表现出了足够的严谨态度,决定再进行一次对接试验

1968年4月,又有两艘无人飞船——宇宙212号和宇宙213号进行了对接试验,两个返回舱均再入成功,降落在离预定的着陆点不远的区域

之后苏联决定再次进行载人飞行,为增加安全系数,他们先安排了被动无人飞船与主动载人飞船的对接,而且无人飞船先发射上天,以观察其在轨道上是否运转顺利

1968年10月25日,经过改进的联盟2号飞船从拜科努尔升空,飞船系统运转完全正常,准确无误地进入了轨道

翌日,宇航员格奥尔基·季莫费耶维奇·别列戈沃依(俄语:Гео́ргий Тимофе́евич Берегово́й;乌克兰语:Гео́ргій Тимофі́йович Берегови́й;英语:Georgy Timofeyevich Beregovoy)搭乘联盟3号紧跟着进入了太空,在发射后大约90分钟时,联盟2号和联盟3号进入了200米的范围内,别列戈沃依通过手动操作,成功将两艘飞船之间的距离缩短到数米以内,然而由于他没有留意到联盟2号目标飞行器和联盟3号之间正处于相互颠倒的状态,造成了不必要的燃料消耗,导致对接失败,第二天,别列戈沃依再度尝试对接,却依然没有成功

地面控制中心只好终止交会对接任务,指示联盟2号返回地球

而联盟3号则留在太空开展气象和地理观测,期间别列戈沃依还为地面的电视观众们开展了一次电视直播

1968年10月30日,在飞行将近4天后,联盟3号返回了地球,准确地降落在卡拉布拉克着陆场

整体上来看,这次试验取得了成功,重要的是联盟号飞船的安全性得到了确认

1月16日,在经过漫长的轨道修正后,两艘飞船成功交会对接,实现了科马洛夫和别列戈沃依一直都没能实现的那个目标——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间交会对接,苏联塔斯社高度评价这一成就,称飞船组合体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座空间站

宇航员和地面控制人员都很欣喜,不过他们还有一项同样重要的任务要完成——走出联盟号飞船

按照计划叶利谢耶夫和赫鲁诺夫要从联盟5号上转移至联盟4号上,联盟5号的指令长沃雷诺夫则留在舱内

由于飞船对接机构没有设计密封的连接通道,因此,因此两名宇航员必须进行太空行走

此次太空行走中宇航员使用的是“鹰”(俄语:Ястреб;英语:Yastreb)舱外航天服,该航天服是阿列克谢·阿尔希波维奇·列昂诺夫(俄语:Алексе́й Архи́пович Лео́нов;英语:Alexey Arkhipovich Leonov)走出上升2号飞船时所穿的“鹫”(俄语:Беркут;英语:Berkut)舱内航天服的改进型,赫鲁诺夫和叶利谢耶夫从联盟5号轨道舱的侧舱门步入太空,沿着舱壁爬进联盟4号轨道舱

莫斯科电视台对此次太空行走进行了直播

对接4小时35分钟后,飞船组合体分离

1月17日,联盟4号开始返回地面,并顺利着陆

相比之下,联盟5号的着陆则要惊险得多,1月18日,联盟5号开始返回大气层,在制动结束后,沃雷诺夫突然发现返回舱和推进舱之间的分离机构卡住了!此刻飞船已经接近大气上界,要“刹车”是不可能的

在之前东方号和上升号飞船的飞行中,也曾出现类似的情形,但是相比之下,沃雷诺夫遇到的问题要致命得多:联盟号推进舱远比返回舱大得多,受气动外形的影响,飞船再入时姿态不正,隔热大底并未处于向下的位置,大气层摩擦带来的高温腐蚀着飞船,自动控制装置为修正姿态,而不停地做着徒劳的努力,很快便耗尽了制动火箭的推进剂

随着飞船高度不断下降,返回舱外的温度也变得越来越高,舱门处的密封圈开始燃烧起来,一时间,舱内充满了呛人的烟雾,不过,仍留在飞船内的沃雷诺夫依然保持着镇定,他先将有关对接的文字记录塞进自己的座位里——万一发生不幸,这些资料还是可能幸存下来——然后,他打开了录音机,通过口述的方式记录正在发生的情况

就此生死瞬间,奇迹出现了,飞船再入时产生的震动和高热分解了连接机构,让那个倒霉的服务舱从飞船上分离

气动外形的突然变化令返回舱姿态及时回正,将隔热大底对准了地面

气动阻力即时地将返回舱降至安全开伞速度,这一回,伞舱没有让沃雷诺夫失望,即便遭遇了高温炙烤,降落伞依然打开,最终,联盟5号平安地着陆,但是,由于制动火箭已经失效,返回舱重重地摔在了地面上,大难不死的沃雷诺夫挨了次“硬着陆”,磕碎了几颗牙齿,血开始从嘴角流出

虽然落了地,但沃雷诺夫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活下去,原来联盟5号下降的轨道不正,结果降落在了靠近俄罗斯的奥伦堡州的乌拉尔山中,距哈萨克斯坦的着陆场差了600千米

当时舱外温度低至−38℃,若继续留在舱内,沃雷诺夫很有可能会冻死

意识到救援队一时半会儿赶不过来的他,索性离开了返回舱自谋生路,幸运的是他发现了一缕青烟,穿着单薄的舱内衣物在彻骨寒风中步行几公里后,他发现了一家农舍,并获得了屋主的救助

救援人员赶到时,发现返回舱内空无一人而大吃一惊,最后循着留在雪地上的血迹找到了沃雷诺夫,坚强的他并未因为此次事故而放弃自己热爱的事业,1967年他再次乘飞船飞上了太空

1969年10月11日、12日、13日,苏联接连3天发射了“联盟6号”、“联盟7号”和“联盟8号”3艘飞船,在轨道上进行了广泛的科学考察,其中包括在真空和失重情况下进行金属焊接的操作试验

此外,这3艘飞船还实行了协调动作的编队飞行

这3艘飞船的发射倾角是一样的,表明它们是从同一个地点接连3天发射的,这在当时是空间技术方面的一个重大突破

1970年6月1日,联盟9号搭载着宇航员安德里亚·格里戈里耶维奇·尼古拉耶夫(俄语:Андриян Григорьевич Николаев;英语:Andriyan Grigoryevich Nikolayev)和维塔利·伊万诺维奇·谢瓦斯季亚诺夫(俄语:Вита́лий Ива́нович Севастья́нов;英语:Vitaly Ivanovich Sevastyanov)发射升空,这次飞行中,两名宇航员在轨17天16小时58分55秒,打破了美国双子星7号(Gemini 7)13天18小时35分1秒的记录

4月22日,联盟10号搭载着沙塔洛夫、叶利谢耶夫和尼古拉·尼古拉维奇·鲁卡维什尼科夫(俄语:Никола́й Никола́евич Рукави́шников;英语:Nikolay Nikolayevich Rukavishnikov)升空,这是第一艘经过改进的联盟7K-0KS型飞船(俄语:Союз 7К-ОКС;英语:Soyuz 7K-OKS)

三位宇航员计划同礼炮1号交会对接并短期驻留,但是在尝试对接时,测距系统始终显示二者之间有9厘米的间隙,未能实现硬对接

最后宇航员不得不放弃任务,返回地球

调查组随后分析了对接失败的原因,并作出了相应调整

6月7日10:45 UTC,3名宇航员成功进入空间站

他们在空间站共停留了23天18小时22分,进行了一系列天文观测、植物在失重条件下生长的实验和一些医学实验,获得不少宝贵资料,干得相当出色

对接期间,还两次将空间站的轨道抬高

6月29日21时许,3名航天员离开空间站,返回了联盟11号并解除对接

飞船离开空间站后继续在轨飞行了4个多小时,并保持着同地面上的联系

12分03秒后,飞船距地面168千米,返回舱和轨道舱、服务舱开始分离,然而一个毫不起眼的错误发生了:本应先后引爆的爆炸螺栓被同时引爆了,将连接轨道舱和返回舱的换气阀门震开,由于这个气阀位于座椅的下方,宇航员根本无法及时定位和封堵

在短短几秒后舱内气压就下降到了致命的程度

根据生物传感器的数据记录显示,在失压后的第40秒宇航员就已经死亡了,事后的医学和病理解剖学检查也证明了这一点

到第212秒,舱内气压完全降到0 MPa

尽管返回程序都是正常的,返回舱也在降落伞减速下,安然着陆于哈萨克斯坦卡拉扎尔(坐标:47.35663°N,70.12142°E)

但当救援队打开舱门时,看到的却是已经遇难的3名航天员的尸体

据当时《苏联劳动报》的报道:“在哈萨克斯坦的上空,飞机和直升飞机迎接了宇宙飞船……飞船实行了软着陆

一架直升飞机降落在它旁边,接着另一架直升飞机也降落在它旁边

还没等旋翼停稳,医生就跳到了陆地上,向飞船跑去

“打开了舱口盖,舱内有3名宇航员,他们坐在自己的工作位置上,这里整齐地放着收集到的许多实验资料、电影胶卷、磁带、航行日志、装有生物标本的容器,很难想象多布罗沃尔斯基、沃尔科夫和帕察耶夫已经死去了

”据当时在场工作人员的回忆,三名宇航员的遗体脸色发青,耳朵和鼻子里留有已经升华了的血液,多布罗沃尔斯基的遗体甚至尚有余温

现场的医生进行了紧急施救,然而遗憾的是他们已无力回天

这次事故的原因是飞船设计不合理,座舱拥挤,只有脱掉臃肿的“鹰”航天服才能坐下

当时联盟号返回程序就明确规定,航天员在返回前必须脱掉航天服

对此设计和程序,不少科学家当时就反对,但航天部门的领导人不接受正确意见

为此,苏联航天负责人卡马宁将军被撤职

这一事故是原苏联载人航天活动中最为悲惨的一次

事故发生后,又一次推迟了苏联空间站的使用计划,礼炮1号此后再无人进入

飞控中心不得已,于发射后175天,忍痛发出降轨指令,将其退回到太平洋上空烧毁

联盟号飞行又一次中断飞行达2年3个月,以改进联盟号安全性能,将乘员从3人减为2人,并增加了1套生命保障设备,规定在上升、返回段必须穿上“鹰”航天服,同时,苏联高层下令有关单位开始研制“隼”(俄语:Сокол;英语:Sokol)-K舱内航天服

直到联盟T入役并配置轻量化的舱内航天服后,联盟号的成员组才恢复至3人

1971年6月30日早上8:13,莫斯科电台中断了它预定的国内新闻节目,宣读了这3位宇航员罹难的公告

苏联当局对3位宇航员牺牲一事极为重视,宣传规模很大,葬礼规格也较高

1971年7月1日12点至20点,在莫斯科的苏军中央之家举行了全市性的与遗体告别仪式

苏联党、政、军、工、团等都送了花圈,上自总书记勃列日涅夫起的16名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和中央书记,到场和死者遗体告别,并与死者家属一起参加守灵

1971年7月1日晚上,3位宇航员的遗体火化

2日下午2点至3点,在红场举行了追悼大会,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基里连科主持了会议,并致了悼词

勃列日涅夫等15名政治局和书记处成员出席了追悼会

会后,勃列日涅夫、波德戈尔内和柯西金亲自抬灵,将骨灰盒放进克里姆林宫墙内

这3位宇航员成为继加加林之后葬入红场的又3名宇航员

根据苏联最高苏维埃的命令,这3名宇航员被追授予“苏联英雄”称号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