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成本论观点

菜单成本论观点菜单成本论是通过调整价格的实际成本或风险成本来说明价格粘性

早期菜单成本论从格调整的实际成本出发解释价格粘性和经济周期

厂家每次调整价格都要花费成本,如研究和确定新价格,编印价目表,更换价格标签,全都有成本支出,这类成本相似于餐馆打印新菜单所需的成本

所以早期的新凯恩斯主义把这类成本叫菜单成本

小的菜单成本引起大的经济周斯的理论法一提出来,就受到新古典宏现经济学家的嘲笑,菜单成本太小,而且在动用电子计算机程序时变得更小,每天打印一个价目单的边际成本只有几分钱,相对利润而言,实在微不足道

因此,早期菜单成本论显得颇为幼稚

另一类在菜单成本的名义下强调价格调整风险成本的特殊菜单成本论认为:当厂商作出价格调整决策时,难以预料产品价格或要素价格调整的后果

要素供给者、顾客或厂商竞争对于价格调整或工资调整的反应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同时,价格水平变化对厂商拥有的各种有形和无形资产价值的影响也是难以确定的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凯恩斯主义开始盛行,一个原因,是媒体抹黑了自由市场,在追究大萧条的原因时,把美国联邦储备局等官僚机构的一连串重大政策错误,归咎到自由市场本身;另一个原因,是当时的政界和知识界,都把现实的缺陷与凯恩斯理论的完美相比较,一厢情愿地以为,既然“市场不完善”,就意味着“政府更完善”

菜单成本理论的问题,是经济学者们安于坐在温暖舒适的办公室里,面对电脑里的数字和方程式进行工作,而不愿深入到真实的经济社会中,探究那些难以用数字来表达的经济力量,从而正确地剖析经济运行的真相

与凯恩斯共同提出“需求拉动”学说的史密斯教授(Arthur Smithies)曾半开玩笑说:“我开始想当应用经济学家,但发现太难,因为不仅得跟商人打交道,还得搞统计;于是我尝试研究经济史,但那得天天往图书馆跑,后来便索性做一名理论经济学家,因为那只要一张纸一支笔就够了,连门都不用出

”凯恩斯学者重视“菜单成本”,是因为菜单的成本,是最容易取得的数据

但在真实世界里,商人对经济波动作出反应,又何止调整价格这一招?就拿报纸杂志来说,其真实价格恰恰不是不变,而是变得非常剧烈;只是报刊杂志的内容天天不同,质量差异很难被察觉,这便给了出版社很大余地,用价格以外的途径来调整成本罢了

美国《时代》杂志的零售价经年不变,但杂志社雇佣了多少获得普利策奖的新闻记者,在世界各地派了多少记者,每页广告价格的高低,每期杂志的销量以及由此确定的平均成本,还有为长期订户所作的大幅优惠,都是报社可以不动声色进行调整的因素

一般地,越是容易一眼就能判别出质量高低的产品,如任何一种期货商品,其价格调整就越显著;而越是难以一眼判别出质量高低的产品,如出版物、医疗服务、高档餐饮等,其价格的波动就较不明显,而商人更倾向于在质量上作调整

不是商人不应变,只是外人不易察觉而已

大半个世纪以来,凯恩斯学者从“菜单成本”等概念出发,提出过林林总总的经济调控政策

他们自己也承认,这些政策只有短期效应,不是长久之计

但当其他经济学派呼吁要正视短期干预政策的长期副作用时,凯恩斯的著名回答是:“长期而言我们都难免一命呜呼

”凯恩斯是说,生命苦短,有酒今朝醉

是的,但今天就是昨天的明天!今天的麻烦,可能是昨天造成的;而今天的错误,可能要明天来承担

今天美国面临破产的社会保障制度,天文数字的财政赤字,恰恰就是由上一代人为了绕过“菜单成本”造成的

认清这一点,我们就不应照搬外国的凯恩斯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