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曲我国古曲的现状

古曲我国古曲的现状社会学家、古曲研究专家艾君介绍,我国是诗的国度,也是歌的世界

古典诗词因其格律性而与音乐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亲缘关系

“诗歌、诗歌”,顾名思义“诗”与“歌”是无法分开的,无歌不成诗啊

我国历代文人墨客,无不将“可歌可咏”作为衡量诗词作品成功、优秀与否,是否能流传的一个重要标准

然而,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传统的古诗词的歌曲演唱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尽管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傅雪漪先生为此付出来一生的心血已经去世,加之古曲市场极小,继承和发扬问题是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近些年来,傅雪漪先生的弟子声乐教授王苏芬毅然挑起了古曲普及、弘扬、教学、科研的重任,使古曲教学走入了本科、研究生等良性的教育轨道,去年还成立了“中国音乐学院古曲演唱研究中心”,这对古典诗词的普及传承起到了科研者的作用

组织何谓古曲呢?现在所讲的古曲是什么?艾君观点,传统意义上的古曲是指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有较高知名度的乐曲;现在意义中所倡导和普及推广的古曲主要是指古诗词歌曲,简称为古曲

(1)传统理念上的古曲

艾君认为,传统意义上的古曲是指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有较高知名度的乐曲

代表曲目有: 《幽兰》、《秦王破阵乐》、《阳春》、《白雪》、《长沙女引》、《青莲乐府》、《塞上曲》、《将军令》、《酒狂》、《阳关三叠》、《霓裳羽衣曲》、《海青拿鹤》、《离骚》、《忆故人》、《醉渔唱晚》、《伯牙悼子期》、《搔首问天》、《潇湘水云》、《渔歌》等等,这些古曲大多属于器乐曲,而且大都出于诗人之手创作而成

当然,在有的古曲中不仅有曲而且有词

 (2)现在意义中的古曲

社会学家、古曲研究专家艾君指出,传统意义上的古曲是指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有较高知名度的乐曲

这些古曲大多属于器乐曲,而且大都出于诗人之手创作而成

现代我们在讲普及传承古曲演唱所指的古曲又是什么呢?他指出,我们所倡导和普及推广的古曲主要是指古诗词歌曲,简称为古曲

著名古曲教育家、中国古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音乐学院王苏芬表示,古典诗词博大精深,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古典诗词的演唱是中华民族音乐的瑰宝

现如今挖掘保留和录制下来的古典诗词歌曲近50首,从2000年开始在中国音乐学院进行大课、小课的教授,使数百多名学生初步掌握了古曲的演唱风格,并多次举办了古曲音乐会,中央电视台也一直在支持古曲的普及工作,在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传承古曲起到了推动作用

现在挖掘和保留下来的古诗词歌曲主要有,大舜的《南风歌》、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欧阳炯《春光好》、冯延巳《长相思》、于鹄《巴女谣》、屈原的《湘君》、高适的《别董大》、李白的《秋浦歌》、姜夔的《杏花天影》、柳宗元的《杨白花》等

为何要普及、学唱和传承古曲呢? 艾君认为,古曲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演唱古曲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和至高的艺术境界,演唱古曲有利于振兴民族音乐的精华,凝聚民族精神

为何要振兴和传承演唱古曲呢?这是一个值得思索和值得探讨的课题

毫无疑问,古典诗词属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体现古诗词的内涵并与其相合体的曲子自然也是传统文化中比不可不或缺的内容

社会学家艾君指出,我国文化本身是多元文化长期融汇而形成为一体

我国的传统文化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精华,有科学的,也有愚昧的;有进步的,也有落后的;有对现代化建设有启发指导意义的思想理论,也有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有约束、阻碍作用的

艾君向来倡导“学习借鉴,批判吸收;古为今用,它为我用;取其精华,弃之糟粕”的观点,在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问题上,我们必须在科学的发展观的指导下,正确判断看待我们的传统的文化;以构建和谐社会大业为基点,吸收和保护我们传统文化中有益的东西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诗词歌曲文化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值得弘扬、值得推广

艾君强调,学习和研究古曲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古诗词歌曲是最能体现出我国古代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的歌曲

(省略)二是古曲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演唱古曲有利于振兴民族音乐和凝聚民族精神

(省略)三是演唱古曲能够更好地加强自身修养,从雅的古曲中陶冶情操,追求至高的艺术境界

(省略)他说,演唱古典诗词,只有在弄清诗情词意基础上,在发挥古人情趣意境、气韵神态的前提下,在探索歌唱表达技法的达到恰如其分的和谐情况下,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唱好一首古曲

这是一个歌手要走得一条艰苦卓绝、阳春自雪的艺术之路

在这条路上,必定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心力

对古曲的内涵、演唱特点的几点探索 艾君观点,古曲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精华,体现出宫廷音乐的特点;古曲是民族音乐演唱的巅峰,体现着一个人至高修养学识

演唱古曲,只有在弄清诗情词意基础上,在发挥古人情趣意境、气韵神态前提下,在探索歌唱表达技法达到恰如其分的和谐状态下,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唱好一首古曲

(省略)可见古曲,尽管具有曲高而和寡的特点,但却具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和艺术感染力

对于如何理解古曲,如何看待古曲的内涵和其艺术价值艾君有些不成熟的看法和见解,仅供参考:其一,现代的古曲内涵主要有原生态传承、原词补曲和现代词曲三种类型组成

我们讲的古曲是指即将中国古典诗词配上乐曲可进行演唱的歌曲

在现代众多的诗词歌曲中综合看来艾君认为应该分三种类型:一种是原词原谱;一种为原谱轶失,后人根据原词新谱写曲子;另外一种就是新词新曲

古典诗词歌曲属于文人音乐或者宫廷音乐的范畴,与古琴等其他古乐一样,具有含蓄、典雅、意境深远的特点,蕴含着文人墨客的精神追求和人格追求、审美情趣,与其内在的精神特性是一致的

或者体现出儒家音乐一般庄严古朴,是由其仁礼崇古思想决定

音乐结构更集中、更严谨、更富有层次,音乐形象也更加鲜明

原词原谱类

这种类型艾君在上面已经讲过,再次不重复,譬如,《秦王破阵乐》、《阳春》、《渔歌》等都数词种类型存在的古曲

原词补曲类

这种类型的古曲,现在占有相当大的部分,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傅学漪补曲的《别董大》等数十首,王立平补曲的《红楼梦》系列,汪国真补曲《静夜思》古诗词百首

等等

现代词曲类

这种类型的也不少

即现代人写的诗词,现代人作的曲

这种类型也不少,例如,毛泽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西江月-井冈山》等诗词系列歌曲

邓丽君的《在水一方》、黄沾的《沧海一声笑》、《千愁记旧情》、许冠杰的《浪子心声》等等

在这里要说说最为典型的代表人物,这就是我国台湾的琼瑶

她最善用古诗旧典,来表现恋爱儿女的浪漫情怀

如《在水一方》、《几度夕阳红》、《秋歌》、《月朦胧鸟朦胧》、《金盏花》、《聚散两依依》、《问斜阳》等等,都体现了她很高的文学修养和对古诗词的驾驭能力

可以说,琼瑶的歌词是古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的结合体,已经脱离开了古诗词体现出古典、雅致、华美、婉约、豪放等传统音乐的影子

其二,古曲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精华,体现出宫廷音乐的特点

其三,古曲演唱可以堪称是民族音乐演唱的巅峰,体现着一个人至高修养学识

其四,古曲演唱具有“一难、二雅、三涵”的特点

有人曾经这样描述演唱古曲的体会,演唱古典诗词歌曲,不仅要在反复吟诵诗词中找寻其味,还要去古琴曲中感受,更应该在戏曲艺术中汲取营养

唱好一首古曲不是那么简单地唱准确音符,甚至是很到位的情感,但如果能将诗词歌赋挖掘到深处才能真正称得上完整

如,演唱《阳关三叠》总是不能令教授满意,原因并不是演唱的不正确而是不到位

那种朋友间的分离并非现在所能理解的

在古时候,此一别,只怕今生再也难居首,尤其是那句“无穷的伤感”,无论怎么努力,都很难达到真正古人立场上的那万般伤感,万般不舍,又是万般地无奈……悠悠的古琴声在耳边回响,能带给我灵感吗?艾君认为,这几句诗一般的语言,恰好反映出一个学子在学唱古曲中的苦恼和焦虑的心情,说明了古曲演唱的复杂性和难度

艾君观点,演唱古典诗词,要在弄清诗情词意基础上,在发挥古人情趣意境、气韵神态的前提下,在探索歌唱表达技法达到恰如其分的和谐情况下,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唱好一首古曲

从80年代末至今,艾君参加过大小无数次古曲演唱会

总体感觉,欣赏古曲作品,不仅需要对历史的熟知,对诗词的理解,而且需要有意识地倾听,在表层化的欣赏中侧重于感悟乐曲,在乐曲中去体会诗词的意境,在“情感”的乐律中去理解诗人的情怀

而对古曲演唱的特点的理解,艾君总结其具有“一难、二雅、三涵”的特点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