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艺术艺术特色

琵琶艺术艺术特色平湖派琵琶艺术的演奏特色主要体现在右手轮指技法上

轮指,是琵琶演奏技法中最基本也是最富特色的一种技法,五个手指根据音符时值的长短似车轮一样圆满无痕并按一定轨迹作连绵不断地规律运动(全轮)

轮指主要有上、下出轮两种

上出轮是食、中、无名指依次弹下,然后大指跳上

而平湖派琵琶基本采用下出轮,兼用上出轮,如《满将军令》中的轮指就要求用上出轮

两种轮指方法其艺术效果大致相仿,但细微差异客观存在,前者声缓且长易圆,后者清健圆活易密

除此之外,平湖派琵琶还有“蝴蝶双飞” 、“抹复扫”、“七操”、“马蹄轮”、“挂线轮”等特色技法

平湖派琵琶艺术风格以丰漫华丽、坚实淡远著称,它反对华而不实,矫揉造作,故弄虚玄,要求准确地营造意境和抒发人物的情感,使听众受感染而共鸣

 平湖派琵琶闻名遐迩,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四大琵琶流派之一

1895年,四代家传琵琶技艺的浙江平湖人李芳园整理和汇编的《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出版,被认为是平湖派琵琶形成的重要标志,开辟了琵琶园地的重要艺术流派——平湖派

经历此后数十年的洗练,平湖派琵琶终于成为我国民族音乐领域的夺目奇葩

平湖派的演奏既有文曲又有武曲,文曲以技艺细腻见长,常配以虚幻舒缓的动作,加强余音效果;武曲则讲究气势,以下出轮为主

平湖派琵琶对当今琵琶的各种风格的形成有相当的影响

20世纪中叶,即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平湖人朱英被公认为平湖派琵琶的代表人物

朱英9岁时,师承李芳园的徒弟吴柏君学习琵琶演奏技艺,并首创了左手大指按托以弹奏琵琶的方法,突破了琵琶弹奏中不用小指的禁区,开创了琵琶弹奏中倒抡的指法技艺

 2008年6月14日,平湖派琵琶被收入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瀛洲古调派 明末清初,北派琵琶传入崇明近区,贾公达是北派琵琶名家通州人士白在湄之高徒

贾公达之后有“指音坚劲”的范正奎,“熟习转关护索之法”的李连城,还有“通晓音律”的宋楚玉

正是那个时期,几代名家柔和了南北琵琶演奏风格,并受崇明风土人情的熏陶,由承袭向“自出新意”发展,逐渐形成了“瀛洲古调”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