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心理学举例一方面是高等动物的智慧(mentality)表现,尤其是高度发展的家畜的智慧表现,另一方面是我们在前一讲中描述过的某些无脊椎动物的简单的或复杂的联想(associations),例如具有十分明显的本能的蜘蛛、蚂蚁和其他昆虫,也就是说,在高等动物的智慧表现和某些无脊椎动物的联想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看来,家畜与人类的不断接触使得家畜在心理方面贴近人类,人类对家畜的观念内容(contentofideas)、联想方向和它们的整个感情生活(affectivelife)起着决定性影响
狗往往和主人同悲同喜;狗能理解主人脸上显现的愤怒、喜悦或沮丧
受过训练的长卷毛狗能够在主人显得高兴时也流露出愉悦的神情,能够在得到主人信任的情况下接受某些任务,例如携带一只篮子或一根手杖等,并表现出自豪感
所有这些指向情感(feeling)的巨大差异和对他人情感的巨大适应性是十分真实的
不过,长卷毛狗表现出来的情绪并不属于理智感——逻辑的、美学的等等——的范围
因此,从动物与人类如此相似的行为中得出的唯一推论是,动物被赋予一种十分积极的联想机制(associationalmechanism)
毫无疑问,我们的更加高度发展的家畜行为证明了这种联想活动
一俟你拿起帽子和手杖,你的狗便知道你准备外出了,从而表现出一种喜悦的迹象和其他一些明确的姿态,以表示它愿意跟你一起出去
一所房子里的仆人已经习惯于在严寒的日子里将早餐桌上的剩余面包屑用来喂鸟
一只猫钻了这个空子,由于客人(即鸟)聚集而来,它得以不时地美餐一顿,把飞来的鸟吃掉一二只
于是,喂鸟的活动难以继续下去
然而,那只猫却自己动起手来,它在草坪上撒上面包屑,其明显的意图是去引诱鸟儿来上钩
罗马尼斯还用另一则故事作了补充,在该故事中,面包屑撒在花园的小径上,而猫则埋伏在一边等待雀儿的到来,以便把它抓住
在这个例子中,猫往往离开花园小径,躲藏在附近的灌木丛里,等待着鸟儿的到来
可是,雀儿们表现得比猫还要警觉:它们在墙头上等待着,直到它们的敌人感到厌倦并离去以后才飞到地上来觅食
罗马尼斯认为,两只猫具有同样的推理方式
在第二个例子中,那只猫的推论是:“面包屑能引诱鸟儿,因此在撒好面包屑以后,我将等待鸟的到来”;在第一个例子中,那只猫则进了一个阶段:“我将撒下面包屑以吸引鸟儿
”毫无疑问,这两种情况是相似的,而且更为简单的是,它始终是引导动物行为的普通联想问题
但是,两只猫中的任何一只并没有作出作者的推断,这也是毫无疑问的
一俟撒面包屑和吸引鸟儿之间的联想得以形成,那么期望感(thefeelingofexpectation)就足以使猫躺下来等待猎物的到来,正像它在其他情形里经常做的那样
这种联想就像雀儿形成的联想那样,甚至在它对意志的作用中
除非猫被引导去从事一种特殊的活动,而雀儿却忍住不去从事这种活动
我们必须承认,当猫自己动手撒面包屑时,情况便有所不同
根据我们了解的关于动物行为的观点,这则故事如此靠不住,以至于我们从观察者角度讲可以将它归诸于自欺行为(self-deception),或者是对作出错误解释的某种偶发事件的猜测
由于高等动物的模仿冲动(indtativeimpulse)得到高度发展,因此关于猴子的同样故事听起来更具可能性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