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图彗星形态图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西汉墓中,出土了一种占卜吉凶的帛书,在这部著作中,绘有29幅不同形态的彗星
长长的、象扫帚一样的是彗尾,小圆圈或小黑点代表彗头
每幅彗星图下面都写有占卜的文字,每条占文的开头都记有彗星名称
这些彗星图,是我国和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彗星形态图
值得注意的是,形态图中的彗尾,尽管有长有短,有曲有直,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彗星的头在下,尾在上,尾巴背着太阳
这种画法符合后来《晋书·天文志》所说的:“彗体无光,傅日而为光,故夕见则东指,晨见则西指
在日南北皆随日光而指,顿挫其芒,或长或短
”意思是彗星本身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光,而且彗星的尾巴是背着太阳的
《晋书·天文志》的作者是唐代的李淳风
他的发现,要比欧洲皮尔特·阿毕安在公元1531年左右的同一发现早八九百年
而李淳风这一了不起的发现,竟又在马王堆汉墓的彗星图中以图形的方式反映出来
有关专家认为,彗星图虽然是在西汉墓中发现的,但却是战国时期天文学的成果,因而,这些彗星图充分说明了早在2000多年以前,我国在彗星观测上就已经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