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科研成果自然科学与工程&医学研究复旦大学诞生了中国第一台质子静电加速器、第一台电子模拟计算机和第一个ALGOL-60编译器,第一台X.25分组交换机,第一套因特网监控装备、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电子计算机
在人类基因组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科技进展
医学科研的经费和项目数,已从两校合并初期的25%左右,增长到全校总量的一半
1.科研经费&项目2010年度,学校理工科、医科共获得各类项目1393项,到款总经费108186万元
获得“973”计划项目2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项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获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6项
共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745项,获资助项目482项,获资助经费17465.9万元
其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54项,青年科学基金159项,重点项目10项,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2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项
复旦大学获得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博导类项目资助20项,新教师类项目资助37项,资助经费为253.2万元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9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39项,经费128.5万元
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资助立项3项
获得财政部、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4357万元
2.论文发表2010年度,学校理工科、医科申请中国专利671项,数量较2009年增长近30%
授权专利数量164项,全校累计有效专利(维持中)841项
已完成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17项,为历年最高
全校2009年发表SCI论文1958篇,比上一年增长12.98%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医学研究院的研究成果被《自然》于2010年2月以连续两篇研究论文的方式发表,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论文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
3.科技获奖2014年度,该校医科共有2个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科普类)1项
2013年度,该校医科共有1个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另外周良辅院士荣获2013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该校理工科获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
2012年度,该校共获国家科学技术奖7项,其中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
2011年度,该校共获国家科学技术奖4项,其中自然科学奖二等奖3项,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
2010年度,该校共获国家科学技术奖4项,其中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
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从2003年到2007年,该校文科研究和发展费用累计达到2.6亿元,承担国家社科基金146项、教育部课题194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236项
出版各类著作2200部,发表论文1.5万篇,研究报告2300篇,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222项
复旦大学获获第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各类奖32项、获上海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各类奖79项、获上海市第十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各类奖17项、获上海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各类奖80项
2021年7月26日,复旦大学联合国家信息中心数字中国研究院发布了“2021中国开放数林指数——城市标杆”和《中国地方政府数据开放报告:指标体系与城市标杆》
2022年8月,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复旦大学成功研制中华家系1号(同卵双胞胎家庭)人源B淋巴细胞系全基因组DNA序列和全转录组RNA标准物质,该成果在基因组测试质量及计量标准交流会上正式发布
该系列标准物质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将为基因测序的可靠性提供保障
2022年9月,山东农业大学化学学院与复旦大学、河南大学合作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多酸团簇材料开发的水系锌离子电池的三功能优化策略,相关成果发表在能源领域国际权威期刊《先进能源材料》上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