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统计学发展历程20世纪上半叶

经济统计学发展历程20世纪上半叶,中国统计学有较为快速的发展

在经济统计方面,一批学者展开了科学意义上的统计调查和研究, 涉及到人口、物价、教育、农业、工业统计等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仍沿用之前的统计教材

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后,就引入了苏联的经济统计学

部门经济统计学是当时中国经济统计学发展的主体,有五大部门统计学,即工业统计学、农业统计学 、建筑业统计学、商业统计学和交通运输业统计学

1966年后,财经类院校大都被撤销,统计学专业教学也基本停滞

 1978年底,国家统计局在四川峨眉召开统计教学、科研规划座谈会

峨眉会议主张以苏联式经济统计为主流,恢复建国之初以统计学原理、部门统计、综合统计为主要内容的学科体系,还强调了数理统计学和计算机应用的重要性

以这次峨眉会议为标志,中国经济统计逐渐走向正轨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统计学界发起了一场 “大统计”讨论,这场争论的焦点是:世界上是不是只有一门统计学,是经济统计学还是数理统计学

这次讨论,客观上为中国经济统计学科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契机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本科专业目录中的统计学归入理学门类,既可授予理学学位, 也可授予经济学学位

  2012年10月,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经济统计学专业纳入经济学门类中,成为一个独立的本科专业,专业代码为020102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