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新中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学已传入中国
1924年,蔡和森编写出版的《社会进化史》实际上是介绍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的全部内容
3年后,李鹰扬又把这部书译出,译题为《家族私有财产及国家之起源》
郭沫若根据恩格斯和摩尔根有关原始社会史的基本理论,于1929年撰写《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对中国古籍中的记载,包括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加以阐释
按郭沫若的说法,这本书“可以说就是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续篇”
这些译著对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一定作用
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一切进步思想都受到国民党政府的压制和排挤,而西方资产阶级民族学反而占了上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情况迥然不同
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而在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里,民族研究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原则
因此,新中国的民族学的发展道路是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各族人民的革命和建设实践密切联系着的
如是,新中国的民族学有其重要特色:①它继承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民族学,同时对西方资产阶级民族学也加以研究,批判地吸取其中有用的东西;②它为革命实践服务,为各民族的发展进步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服务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