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语词汇特点

马来语词汇特点马来语属于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

从14世纪开始,随著越来越多的马来人阪依伊斯兰教,他们开始使用一种叫作Jawi的阿拉伯字母书写体

19世纪,英国人基于拉丁母设计了现在普遍使用的马来文字,而印尼文则是由荷兰人设计的

除了拼写之外,印尼文和马来文的区别不大

马来语的语法与西欧语言有著根本的不同

马来语没有词前缀和词后缀,而相应的功能则由附加单词来实现

而名词的复数形式则由简单的将该名词重复说两次来实现,比如,"rumah-rumah"的意思就是"houses"

而跟在数词后面的名词又恢复为单数形式,并且添加了一个数量单位,有些类似于英文"seven head of cattle"的结构

马来语里有许多这样的数量单位(penjodoh bilangan),比如,动物(ekor - 头,tail),人(orang - 人,man),以及花、珠宝、丝线甚至鱼网的单位

"两只猫"(Two cats)在马来语是"dua ekor kucing" (two-tail-cat),两个小孩(Two children)在马来语里则是"dua orang kanak-kanak"(two-man-child)

马来语中的许多借词源自梵语和阿拉伯语

英语中来自马来语的借词包括:orangutan(人猿)、gingham(有条纹或方格纹的棉布)、sarong(围裙)、bamboo(竹子)、rattan(藤)、kapok(木棉)、paddy(稻谷)、amok(杀人狂)

马来语国际音标唇音齿音齿龈音齿龈硬腭音软腭音声门音鼻音/m//n/ny=/ɲ/ng=/ŋ/塞音清音/p//t/c=/tɕ//k/-h=/ʔ/浊音/b//d/j=/dʑ//ɡ/擦音清音(/f/)s=(/θ/)/s/sy=/ɕ/kh=(/x/)/h/浊音(/v/)z=(/ð/)(/z/)gh=(/ɣ/)边通音/l/y=/j//w/R音/r/元音:a [a]i [i]u [u]e [ɛ]o [ɔ]ai [ai̯]au [au̯]ou [ɔu̯]辅音:b [b] c [c]~[tɕ] d [d] f [f] g [g] gh [ɣ]h [h] j [ɟ]~[dʑ] k [k] kh [x] l [l] m [m] n [n] ng [ŋ] ny [ɲ]p [p] q [k] r [r] s [s] sy [ɕ] t [t]v [v]~[f] w [w] x [z]/[ks] y [j] z [z]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