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语十九世纪文艺复兴促使主动运用捷克语的人数激增,捷克语成为社会生活语言,尽管在当时德语仍然是国语
语言按自身规律演变,除保留必要的书面语和文言词外,日常口语逐渐进人规范捷克语的范畴,语言习惯逐渐偏离目前基于人文主义语言的标准规则,从而形成今天不规范的通俗捷克语
文学水平趋近欧洲,1834 年查理· 希内克·马哈(Macha )的《五月》 长诗堪与当时欧洲的浪漫主义诗作媲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聂姆曹娃的小说《外祖母》 (1855 )成为捷克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文学语言开始抛弃词语陈旧、句法复杂的文言文,接近真正的日常口语
1858 一1874 年间推出了第一套捷克大百科丛书
1880年,捷克语成为和德语同样地位的行政用语
19 世纪下半叶,语言学家扬· 格鲍威尔(Gebauer)成为新的语言学权威,他秉承多布罗夫斯基的思想,奠定了新时期规范语言的基础
他创立的文法直接用于中学教科书,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他在1902年推出的《捷克正字法规则》 也具有很大的实用性
随着捷克工商和银行业的巨大发展,新词汇不断扩充,1882年,查理大学划分成为捷语查理大学和德语查理大学
捷克语词汇中新增了一批法庭、法律、经济、音乐和体育等领域的专门术语,并被克罗地亚语和保加利亚语借鉴,捷克的手工艺人把一些捷克词语带入奥地利德语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