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计划全文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5G融合应用是促进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引擎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5G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推动5G全面协同发展,深入推进5G赋能千行百业,促进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发展模式,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升级,培育壮大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特制订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面向实体经济主战场,面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需求,统筹发展和安全,遵循5G应用发展规律,着力打通5G应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推动技术融合、产业融合、数据融合、标准融合,打造5G融合应用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为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提供坚实支撑
(二)基本原则坚持需求牵引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5G应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释放消费市场、垂直行业、社会民生等方面对5G应用的需求潜力,激发5G应用创新活力
坚持创新驱动
围绕5G行业应用个性化需求,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强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奠定5G应用发展的技术和产业基础
遵循5G技术、标准、产业、网络和应用渐次导入的客观规律,紧扣国际标准节奏,有重点地推动5G应用发展
坚持重点突破
聚焦5G发展关键环节,着力解决协议标准互通、应用生态构建、产业基础强化等关键共性问题
支持基础扎实、模式清晰、前景广阔的重点领域率先突破,示范引领5G应用规模化落地
坚持协同联动
加强各方沟通衔接,畅通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协作
发挥行业、地方等积极性,出台并落实支持5G应用发展的政策举措
发挥龙头企业牵引作用,推动上下游企业深度互联和协同合作,形成“团体赛”模式
(三)总体目标到2023年,我国5G应用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打造IT(信息技术)、CT(通信技术)、OT(运营技术)深度融合新生态,实现重点领域5G应用深度和广度双突破,构建技术产业和标准体系双支柱,网络、平台、安全等基础能力进一步提升,5G应用“扬帆远航”的局面逐步形成
——5G应用关键指标大幅提升
5G个人用户普及率超过40%,用户数超过5.6亿
5G网络接入流量占比超50%,5G网络使用效率明显提高
5G物联网终端用户数年均增长率超200%
——重点领域5G应用成效凸显
个人消费领域,打造一批“5G+”新型消费的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用户获得感显著提升
垂直行业领域,大型工业企业的5G应用渗透率超过35%,电力、采矿等领域5G应用实现规模化复制推广,5G+车联网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促进农业水利等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社会民生领域,打造一批5G+智慧教育、5G+智慧医疗、5G+文化旅游样板项目,5G+智慧城市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
每个重点行业打造100个以上5G应用标杆
——5G应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协同联动的机制初步构建,形成政府部门引导、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协同的5G应用融通创新模式
培育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5G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形成100种以上的5G应用解决方案
完成基础共性和重点行业5G应用标准体系框架,研制30项以上重点行业标准
——关键基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5G网络覆盖水平不断提升,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超过18个,建成超过3000个5G行业虚拟专网
建设一批5G融合应用创新中心,面向应用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能力进一步增强
5G应用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打造10-20个5G应用安全创新示范中心,树立3-5个区域示范标杆,与5G应用发展相适应的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二、突破5G应用关键环节(一)5G应用标准体系构建行动1. 加快打通跨行业协议标准
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标准化重要事项的统筹协调,建立健全相关标准化组织合作机制,尽快实现协议互通、标准互认,系统推进5G行业应用标准体系建设及相关政策措施落实,加速推动融合应用标准的制定
充分发挥5G应用产业方阵行业组织优势,促进融合应用标准的实施落地
2. 研制重点行业融合应用标准
系统推进重点行业5G融合应用标准研究,明确标准化重点方向,加强基础共性标准、融合设备标准、重点行业解决方案标准的研制,加快标准化通用化进程,突破重点领域融合标准研究和制定
3. 落地一批重点行业关键标准
发挥各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带头作用,带动各方进一步强化协作,合力推动5G行业应用标准的迭代、评估和优化,促进相关标准在重点行业的应用落地
专栏1: 5G应用标准体系构建及推广工程构建5G应用标准体系
加快研制芯片/模组、网络、平台、安全体系架构、应用需求、术语定义等基础共性标准
开展5G确定性网络、增强上行速率、高精度定位、抗电磁干扰等面向行业需求的增强技术标准研究,加快创新技术和应用向标准转化
加快重点行业融合应用标准制定,推进行业融合终端、网络建设标准研制
推广重点行业5G应用标准,选择医疗、工业、媒体等重点领域,率先推动5G应用标准落地
提升5G应用标准公共服务能力
开展行业5G应用标准测试评估认证,推进创新技术成果向标准转化
到2023年底,形成基础共性和重点行业5G应用标准体系,完成30项以上重点行业关键标准研制
(二)5G产业基础强化行动4. 加强关键系统设备攻关
持续推进5G增强技术基站研发,巩固中频段5G产业能力
组织开展5G毫米波基站研发和端到端测试,加快技术和产品成熟,奠定5G毫米波商用的产业基础
按照5G国际标准不同版本阶段性特征,R15版本聚焦高速率大带宽应用,R16版本聚焦高可靠低时延应用,R17版本聚焦中高速大连接应用,分阶段开展技术、产业化和应用导入
5. 加快弥补产业短板弱项
加大基带芯片、射频芯片、关键射频前端器件等投入力度,加速突破技术和产业化瓶颈,带动设计工具、制造工艺、关键材料、核心IP等产业整体水平提升
加快轻量化5G芯片模组和毫米波器件的研发及产业化,进一步提升终端模组性价比,满足行业应用个性化需求,提升产业基础支撑能力
支持高精度、高灵敏度、大动态范围的5G射频、协议、性能等仪器仪表研发,带动仪表用高端芯片、核心器件等尽快突破
6. 加快新型消费终端成熟
推进基于5G的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产品、超高清视频终端等大众消费产品普及
推动嵌入式SIM(eSIM)可穿戴设备服务纵深发展,研究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
推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沉浸式设备工程化攻关,重点突破近眼显示、渲染处理、感知交互、内容制作等关键核心技术,着力降低产品功耗,提升产品供给水平
专栏2: 面向行业需求的5G产品攻坚工程增强5G基站行业适配能力
针对高温、高湿、防爆等特殊场景,研制适配各行业需求的专用5G基站
加大适配大上行、低时延、大连接、高精度定位等需求的新型基站研发,满足5G行业应用需求
推动5G模组规模化商用
构建模组分级分类产业化体系,指导行业面向差异化场景需求开展精准化产品研发,持续提升模组的环境适应性,不断降低规模化应用门槛
建设行业终端产品体系
丰富面向行业的终端产品形态,真正实现5G行业终端到现场、到产线、到园区
加快推动基于5G模组的高清摄像头、工业级路由器/网关、车载联网设备、自动导引车(AGV)等各类行业终端的研发和迭代演进
推进行业高端装备加快在研发和生产中预置5G能力并开放接口
到2023年底,满足行业需求的5G基站、模组供给能力显著增强,5G行业终端产品、高端装备逐步成熟
三、赋能5G应用重点领域(一)新型信息消费升级行动7. 5G+信息消费
推进5G与智慧家居融合,深化应用感应控制、语音控制、远程控制等技术手段,发展基于5G技术的智能家电、智能照明、智能安防监控、智能音箱、新型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等,不断丰富5G应用载体
加快云AR/VR头显、5G+4K摄像机、5G全景VR相机等智能产品推广,拉动新型产品和新型内容消费,促进新型体验类消费发展
8. 5G+融合媒体
开展5G背包、超高清摄像机、5G转播车等设备的使用推广,利用5G技术加快传统媒体制作、采访、、等各环节智能化升级
推广高新视频服务、推动5G新空口(NR)广播电视落地应用,提供广播电视和应急广播等业务
开展5G+8K直播、5G+全景式交互化视音频业务,培育360度观赛体验,结合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等重大活动,推动5G在大型赛事活动中的普及
(二)行业融合应用深化行动9. 5G+工业互联网
推进5G模组与AR/VR、远程操控设备、机器视觉、AGV等工业终端的深度融合,加快利用5G改造工业内网,打造5G全连接工厂标杆,形成信息技术网络与生产控制网络融合的网络部署模式,推动“5G+工业互联网”服务于生产核心环节
围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产品服务等环节,聚焦“5G+工业互联网”发展重点行业,打造典型应用场景,持续开展“5G+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支持5G在质量检测、远程运维、多机协同作业、人机交互等智能制造领域的深化应用,不断强化示范引领,推动成熟模式在更多行业和领域复制推广
打造产业生态,推广区域应用,鼓励各地建设“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不断拓展5G在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电子等领域的应用
10. 5G+车联网
强化汽车、通信、交通等行业的协同,加强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间联系,共同建立完备的5G与车联网测试评估体系,保障应用的端到端互联互通
提炼可规模化推广、具备商业化闭环的典型应用场景,提升用户接受程度
加快提升C-V2X通信模块的车载渗透率和路侧部署
加快探索商业模式和应用场景,支持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推动车联网基础设施与5G网络协同规划建设,选择重点城市典型区域、合适路段以及高速公路重点路段等,加快5G+车联网部署,推广C-V2X技术在园区、机场、港区、矿山等区域的创新应用
建立跨行业、跨区域互信互认的车联网安全通信体系
11. 5G+智慧物流
加强5G在园区、仓库、社区等场所的物流应用创新,推动5G在无人车快递运输、智能分拣、无人仓储、智能佩戴、智能识别等场景应用落地
加速基于5G的物流物联网数据接入、计算和应用平台建设,推进端边云协同的物流自动化智能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实现物流行业自动化运输、智能仓储和全流程监控
12. 5G+智慧港口
研制适用于港口集装箱环境的5G辅助定位产品,加快自动化码头、堆场库场数字化改造和建设
推动港口建设和养护运行全过程、全周期数字化,加快智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推广5G在无人巡检、远程塔吊、自动导引运输、集卡自动驾驶、智能理货等场景的应用,助力港口智能化
13. 5G+智能采矿
加快可适应采矿环境具有防爆等要求的5G通信设备研制和认证,推进露天矿山和地下矿区5G网络系统、智能化矿区管控平台、企业云平台等融合基础设施建设
推广5G在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各类矿区的应用,拓展采矿业远程控制、无人驾驶等5G应用场景,推进井下核心采矿装备远程操控和集群化作业、深部高危区域采矿装备无人化作业、露天矿区实现智能连续作业和无人化运输
14. 5G+智慧电力
突破电力行业重点场景5G确定性时延、授时精度、安全保障等关键技术,搭建融合5G的电力通信管理支撑系统和边缘计算平台
开展基于5G的工业控制与监测网络升级改造,推广发电设备运维、配电自动化、输电线/变电站巡检、用电信息采集等场景应用,实现发电环节生产的可视化、配电环节控制的智能化、输变电环节监控的无人化、用电环节采集的实时化
15. 5G+智能油气
开展适应油田油井复杂环境的5G特种终端设备的研发,推进多协议智能数据采集5G网关、监控产品的研制,实现与油气领域通信接口的有效衔接
实施5G在油田油井、管线、加油站等环节高清视频监控、管道泄露监测、机器人智能巡检、危化品运输监控等业务场景的深度应用,为油气采集、管道传输、油气冶炼等环节提供安全高效的智能化支撑
16. 5G+智慧农业
根据农业农村数字化需求,重点推进面向广覆盖低成本场景的5G技术和应用
丰富5G在智能农业的应用场景,加快智能农机、农业机器人在无人农业作业试验等农业生产环节中的5G应用创新,发展5G在农产品冷链物流、电商直播等领域应用
加强数字乡村与5G融合应用,提升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利用5G推动教育、文化、医疗等资源向农村延伸,促进农村信息消费
17. 5G+智慧水利
推进5G技术与水利行业的深度融合,应用5G、物联网、遥感、边缘计算等新技术,提高水利要素感知水平
结合北斗定位、人工智能等技术,针对水利工程施工场景,研究人工智能施工系统顶层设计和模型算法实现,在5G人机协同应用方面实现突破
(三)社会民生服务普惠行动18. 5G+智慧教育
加快5G教学终端设备及AR/VR教学数字内容的研发,结合AR/VR、全息投影等技术实现场景化交互教学,打造沉浸式课堂
推动5G技术对教育专网的支撑,结合具体应用场景,研究制订网络、应用、终端等在线教育关键环节技术规范
加大5G在智慧课堂、全息教学、校园安防、教育管理、学生综合评价等场景的推广,提升教学、管理、科研、服务等各环节的信息化能力
19. 5G+智慧医疗
开展5G医用机器人、5G急救车、5G医疗接入网关、智能医疗设备等产品的研发
加强5G医疗健康网络基础设施部署,重点优化覆盖全国三甲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便民医疗点、医养结合机构等场所,打造面向院内医疗和远程医疗的5G网络、5G医疗边缘云
丰富5G技术在医疗健康行业的应用场景,重点推广5G在急诊急救、远程诊断、健康管理等场景的应用,加快培育技术先进、性能优越、效果明显的智慧医疗服务新业态
20. 5G+文化旅游
突破数字内容关键共性技术,推进超高清视频编解码、端云协同渲染、三维重建等关键技术研发,开发适配5G网络的AR/VR沉浸式内容、4K/8K视频等应用
打造AR/VR业务支撑平台和云化内容聚合分发平台,推动与5G结合的社交、演播观影、电子竞技、数字艺术等互动内容产业发展
促进5G和文旅装备、文保装备、冰雪装备的融合创新
推动景区、博物馆等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培育云旅游、云直播、云展览、线上演播等新业态,鼓励定制、体验、智能、互动等文化和旅游消费新模式发展,打造沉浸式文化和旅游体验新场景
21. 5G+智慧城市
加大超高清视频监控、巡逻机器人、智慧警用终端、智慧应急终端等产品在城市安防、应急管理方面的应用,建设实时精准的安全防控体系
加快智慧表计等产品在市政管理、环境监测等领域部署,探索构建数字孪生城市,提高城市感知能力
围绕信息惠民便民,加快推广基于5G技术的智慧政务服务
以社区、园区、街区等为基本单元加快数字化改造,形成一批5G智慧社区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全方位数字化社区生活新服务
推动5G技术在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创新应用,全面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和运行效率
四、提升5G应用支撑能力(一)5G网络能力强基行动22. 提升面向公众的5G网络覆盖水平
加快5G独立组网建设,扩大5G网络城乡覆盖,持续打造5G高质量网络,推动“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
新建5G网络全面支持IPv6,着力提升5G网络IPv6流量
强化室内场景、地下空间、重点交通枢纽及干线沿线5G网络覆盖,推动5G公网上高铁,提升典型场景网络服务质量
推广利用中低频段拓展农村及偏远地区5G网络覆盖
23. 加强面向行业的5G网络供给能力
加快提升端到端网络切片、边缘计算、高精度室内定位等关键技术支撑能力,推进面向行业的自贸区、工业园区、企业厂区、医卫机构等重点区域5G覆盖
支持各地结合区域需求,建设5G行业虚拟专网,探索建网新模式,形成区域先导效应
24. 加强5G频率资源保障
继续做好5G基站和卫星地球站等无线电台站的干扰协调工作
推动700MHz频段广播电视业务的频率迁移,加快700MHz频段5G网络部署,适时发布5G毫米波频率规划,探索5G毫米波频率使用许可实行招标制度,开展5G 工业专用频率需求以及其他无线电系统兼容性研究,研究制定适合我国的5G工业专用频率使用许可模式和管理规则
(二)5G应用生态融通行动25. 加快跨领域融合创新发展
支持电信运营、通信设备、垂直行业、信息技术、互联网等企业结合自身优势,开展5G融合应用技术创新、集成创新、服务创新和数据应用创新
深化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融合创新,打好技术“组合拳”,不断培育5G应用新蓝海
打造一批既懂5G又懂行业的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形成5G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名录,支撑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带动芯片模组规模化发展,促进上下游跨界协同联动
26. 推动5G融合应用政策创新
鼓励和支持各地结合区域特色和行业优势,开放5G应用场景,加快地方特色应用落地
打造协同效应显著、辐射带动能力强、商业模式清晰的5G应用创新引领区,探索应用推广新模式,以点带面、纵深推进重点行业规模化应用
27. 开展5G应用创新载体建设
依托5G应用产业方阵,以龙头企业、科研单位为创建主体,建设一批5G融合应用创新中心,开展面向应用创新的技术和产业服务
依托行业龙头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快5G应用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等双创载体建设,完善创新载体运营模式
发挥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的区域产业聚集优势,结合地方产业特色,推动5G技术和应用解决方案成果转移转化
28. 强化5G应用共性技术平台支撑
面向工业制造、交通、医疗等重点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需求,依托行业龙头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5G行业应用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建设重点行业共性技术平台,解决制约行业应用复制推广的技术瓶颈
重点支持建设与5G结合的室外北斗高精度定位、室内5G蜂窝独立定位、人工智能、超高清视频、增强现实/虚拟现实(AR/VR)等共性技术平台,提供跨行业的5G应用基础能力
专栏3: 5G应用创新生态培育示范工程培育5G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
推动龙头企业发挥技术和市场优势,面向重点行业推出5G应用整体解决方案和集成产品,形成一批创新能力强、带动效应明显的5G应用解决方案领先供应商
引导具备细分场景技术优势和行业知识经验的中小企业,推出与行业需求深度结合的5G应用解决方案和成熟产品,形成一批围绕重点行业细分场景的5G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
打造行业龙头标杆
调动重点行业龙头企业积极性,发挥需求导向和资源整合作用,打通5G应用关键环节,打造一批5G应用标杆案例,为5G规模应用提供示范引领
建设5G融合应用创新中心
推动5G应用全产业链协同创新,进行产品工程化攻关,提升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效率
持续建设完善5G应用仓库,加强创新要素供需对接和资源共享
提供5G应用高端研发服务和生产性服务,支持建设面向重点行业需求的应用测试验证实验室,加快形成5G应用技术验证、质量检测等服务能力
创建5G应用创新引领区
激发各地创新活力,积极开展应用创新政策试点,优化5G应用发展环境,探索5G网络建设和应用发展新模式,打造一批5G应用创新引领区
统筹推动全国各地5G特色化应用,发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的产业集聚效应,加强区域联动,推动建设一批5G产业基地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大支持力度,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5G应用项目
持续举办“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及时发布5G融合应用优秀案例,加快5G应用落地推广
(三)5G应用安全提升行动29.加强5G应用安全风险评估
构建5G应用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机制,指导企业将5G应用安全风险评估机制纳入5G应用研发推广工作流程,同步规划建设运行安全管理和技术措施,并与5G应用同步实施
做好5G应用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监督检查,提升5G应用安全水平
30.开展5G应用安全示范推广
鼓励各地方和企业打造5G应用安全创新示范中心,研发标准化、模块化、可复制、易推广的5G应用安全解决方案,开展5G网络安全技术应用试点示范和推广应用,推动最佳实践在工业、能源、交通、医疗等重点行业头部企业落地普及
在5G应用中推广使用商用密码,做好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
31.提升5G应用安全评测认证能力
支持与国际接轨的5G安全评测机构建设,构建5G应用与网络基础设施安全评价体系,开展5G应用与基础设施安全评测和能力认证
32.强化5G应用安全供给支撑服务
支持5G安全科技创新与核心技术转化,鼓励5G安全创新企业入驻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
加强5G安全服务模式创新,推动5G安全技术合作和能力共享,鼓励跨行业、跨领域制定融合应用场景安全服务方案
加强5G网络安全威胁信息发现共享与协同处置
专栏4:5G应用安全能力锻造工程提升5G应用安全管理能力
完善5G应用安全标准体系,加强标准宣贯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单位加强5G应用安全评估检测与认证能力建设,支撑开展5G应用安全自评估和第三方评估
增强5G应用安全产品和服务供给
推动发展内生安全、零信任安全、动态隔离等关键安全产品,创新开展风险识别、态势感知、安全评测、网络身份信任管理等5G应用安全服务,提升基于服务的5G应用安全保障能力
推广普及5G应用安全解决方案
分场景、分业务形成原子化、细粒度的5G应用安全解决方案,支持相关企业打造一批5G应用安全创新示范中心,开展安全方案协同研发、展示推广、试验测试、人员培训等工作
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产业园区集中开展5G应用安全试点示范
多措并举加强5G应用安全解决方案推广普及
到2023年底,打造10-20个5G应用安全创新示范中心,树立3-5个区域示范标杆,与5G应用发展相适应的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五、保障措施(一)强化统筹联动
加强部门协同和部省联动,做好标准、产业、建设、应用、政策等方面有机衔接
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将5G应用作为行业发展规划、行动计划等重点方向,充分利用相关专项资金,持续引导行业企业加大投入力度,加快5G行业应用发展
鼓励各级地方政府围绕5G应用落地、生态构建、产业培育、网络建设等工作,积极出台并落实政策举措,促进5G融合应用加快落地
支持上下游企业深度耦合、紧密衔接,形成高效有机的合作模式
成立5G应用推广专家咨询委员会,对应用推广中的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进行指导和决策支撑
(二)优化发展环境
加大政府采购支出向5G应用领域倾斜,率先在城市管理、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广5G应用,加大对5G应用样板项目、示范标杆的宣传力度
依托产融合作平台打造“5G+金融”发展生态,以产融合作试点为载体开展5G应用场景创新的产融对接活动
完善5G应用创新企业服务体系,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鼓励更多市场主体进入5G应用创新创业领域
有序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建立5G应用投资基金,加大对5G重点行业应用和关键产业环节投资
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5G应用创新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上市融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原则,加强协同监管,加快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重点领域5G应用相关法律法规研究,探索监管新模式
(三)培育人才队伍
厚植5G人才培育基础,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精准培养,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实验室、实训基地、专业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加强共享型工程实习基地建设
推进5G相关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实施好5G相关领域“1+X”证书制度试点,开展安全技术技能大赛、组织5G相关职业培训和认证,丰富5G人才挖掘和选拔渠道,培育一批既懂5G通信技术又具备行业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面向公众开展5G知识科普,提升全民数字技能
(四)推动国际合作
支持建设5G应用海外推广渠道和服务平台,推动成熟5G应用走出去
发挥国际组织协调作用,鼓励企业参与5G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工作
鼓励国内企业加强海外5G应用合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等国家或地区提供更为优质产品和服务,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
(五)做好监测评估
加强政策成效评估和动态调整,建立5G发展监测体系,构建全景化5G网络地图,常态化监测5G应用和产业进展,推动5G全面协同发展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