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濬史料索引《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九·列传第一百二十九》 《新

张濬史料索引《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九·列传第一百二十九》 《新唐书·卷一百八十五·列传第一百一十》 参考资料1  《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九》:濬倜傥不羁,涉猎文史,好大言,为士友之所摈弃

初从乡赋随计,咸薄其为人

濬愤愤不得志,乃田衣野服,隐于金凤山,学鬼谷纵横之术,欲以捭阖取贵仕

乾符中,枢密使杨复恭因使遇之,自处士荐为太常博士,累转度支员外郎

2  《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九》:黄巢将逼关辅,濬托疾请告,侍其母,挈族避乱商州

贼犯京师,僖宗出幸,途无供顿,卫军不得食

汉阴令李康献糗饵数百骡纲,军士始得食

僖宗召康问曰:“卿为县令,安操心及此?”康对曰:“臣为尘吏,敢有此进献?张濬员外教臣也

”帝异之,急召至行在,拜兵部郎中

3  《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九》:濬初发迹,依杨复恭

及复恭失势,乃依田令孜,以至重位,而反薄复恭

4  《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九》:未几,拜谏议大夫

其年冬,宰相王铎至滑台,兼充天下行营都统

方征兵诸侯,奏用濬为都统判官

5  《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九》:时王敬武初破弘霸郎,军威大振,累诏征平卢兵,敬武独不赴援

铎遣濬往说之,敬武已受伪命,复怙强不迎诏使

濬至,谒见,责之曰:“公为天子守藩,王臣赍诏宣谕,而侮慢诏使

既未识君臣礼分,复何颜以御军民哉?”敬武愕然谢咎

既宣诏,军士按兵默然,濬并召将佐集于鞠场面谕之曰:“人生效忠仗义,所冀粗分顺逆,悬知利害

黄巢前日贩盐虏耳,公等舍累叶天子而臣贩盐白丁,何利害之可论耶?今诸侯勤王,天下响应,公等独据一州,坐观成败

贼平之后,去就何安?若能此际排难解纷,陈师鞠旅,共诛寇盗,迎奉銮舆,则富贵功名,指掌可取

吾惜公辈舍安而即危也!”诸将改容引过,谓敬武曰:“谏议之言是也

”即时出军,从濬入援京师

6  《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九》:贼平,累迁户部侍郎

7  《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九》:僖宗再幸山南,拜平章事、判度支

8  《旧唐书·卷十九下》:光启三年春正月乙亥朔,车驾在兴元府

兵部侍郎、诸道租庸使张浚本官同平章事

……文德元年二月戊子,上御承天门,大赦,改元文德

张浚兼兵部尚书,进阶开府仪同三司

9  《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九》:及再幸山南,复恭代令孜为中尉,罢濬知政事

10  《旧唐书·卷二十上》:文德元年二月,僖宗暴不豫

……军容杨复恭请以寿王监国

三月六日,宣遗诏立为皇太弟

八日,柩前即位,时年二十二

11  《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九》:昭宗初在藩邸,深嫉宦官,复恭有援立大勋,恃恩任事,上心不平之

当时趋向者,多言濬有方略,能画大计,复用为宰相、判度支

12  《旧唐书·卷一百八十四》:僖宗晏驾,迎寿王践祚

文德元年,加开府、金吾上将军,专典禁兵,既军权在手,颇擅朝政

昭宗恶之,政事多访于宰臣

故韦昭度、张浚、杜让能每有陈奏,即举大中故事,稍抑宦者之权

13  《旧唐书·卷二十上》:龙纪元年三月壬辰朔,以中书侍郎、户部尚书、同平章事张浚为集贤殿大学士、判户部事

14  《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九》:上尝问濬,致理何事最急?对曰:“莫若强兵

兵强而天下服

”上由是专务搜补兵甲,欲以武功胜天下

后延英论前代为治得失,濬曰:“不必远征汉、晋之弊

臣窃见陛下春秋鼎盛,英睿如此,内外逼于强臣

臣每思之,实痛心而泣血也

”15  《旧唐书·卷二十上》:大顺元年四月,李匡威、赫连铎、朱全忠等上表:“请因沙陀败亡,臣与河北三镇及臣所镇汴滑河阳之兵平定太原,愿朝廷命重臣一人都总戎事

”昭宗以太原于艰难时立兴复大功,心疑其事,下两省、御史台、尚书省四品已上官议

唯党全忠者言其可伐,不可者十之七,宰臣杜让能、刘崇望深以为不可

16  《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九》:濬议曰:“先帝频至播越,王室不宁

原其乱阶,由克用、全忠之矛盾也

请因其奏,乘全忠立功,可断两雄之势

”上曰:“收复之功,克用第一

今乘其危困而加兵,诸侯其谓我何?”濬恳论用兵之利害,盖欲示外势而挤复恭也

上旨未决

宰臣孔纬曰:“张濬所陈,万代之利也

陛下所惜,即日之利也

以臣所料,师渡河而贼必自破

昨计度军中转饷犒劳,一二年间,必无阙事,陛下断意行之

”17  《旧唐书·卷二十上》:军容杨复恭曰:“先朝蒙犯霜露,播越草莽,七八年间,寝不安席,虽贼臣摇荡于外,亦由失制于中

陛下缵承,人心忻戴,不宜轻举干戈,为国生事

望优诏报全忠,且以柔服为辞

”上然之

全忠密遣浚之亲党赂浚,浚恃全忠之援,论奏不已,天子黾勉从之

18  《旧五代史·卷二十五》:大顺元年六月,天子削夺武皇官爵,以张浚为招讨使

19  《旧唐书·卷二十上》:五月,制特进、中书侍郎、兵部尚书、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上柱国、河间郡开国伯、食邑七百户张浚为太原四面行营兵马都统

20  《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九》:既二相俱论,乃以濬为河东行营兵马都招讨宣慰使,以京兆尹孙揆副之

华州韩建为供军使,朱全忠为太原东南面招讨使,李匡威、赫连铎为太原东北面招讨使

全忠以汴军三千为濬牙队

大顺元年六月,濬率军五十二都,兼邠宁、鄜、夏杂虏共五万人骑,发自京师

21  《旧唐书·卷二十上》:丙午,潞州军乱,杀其帅李克恭

监军使薛缋本函克恭首献之于朝,浚方起兵,朝廷称贺

22  《旧五代史·卷一》:大顺元年八月甲寅,昭义都将冯霸杀沙陀所署节度使李克恭来降,帝请河阳节度使朱崇节为潞州留后

23  《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九》:濬虑贼平汴人据昭义,乃令孙揆分兵赴镇

24  《旧五代史·卷二十五》:存孝械揆等,以组练系之,环于潞州,遂献于武皇

武皇谓揆曰:“公搢绅之士,安言徐步可至达官,何用如是!”揆无以对,令系于晋阳狱

武皇将用为副使,使人诱之,揆言不逊,遂杀之

25  《旧五代史·卷五十三》:张浚之加兵于太原也,潞州小校冯霸杀其帅李克恭以城叛

……时朝廷命京兆尹孙揆为昭义节度使,揆乃仗节之潞;……时揆为张浚副招讨,所部万人

八月,自晋、绛逾刀黄岭趋上党

存孝引三百骑伏于长子西崖间

……出骑横击之,擒揆与归范及俘囚五百,献于太原;存孝乃急攻潞州

九月,葛从周弃城夜遁,存孝收城

26  《旧唐书·卷二十上》:九月甲申,幽州、云州蕃、汉兵三万攻雁门,太原将李存信、薛阿檀击败之

27  《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九》:时汴、华、邠、岐之师渡河,会濬于晋州

十月,濬军至阴地

28  《旧五代史·卷二十五》:十月,张浚之师入晋州,游军至汾、隰

武皇遣薛铁山、李承嗣将骑三千出阴地关,营于洪洞,遣李存孝将兵五千,营于赵城

29  《旧五代史·卷五十五》:十月,大军入阴地,志勤与李承嗣率骑三千抗之,败韩建之军于蒙坑

30  《旧五代史·卷五十五》:及张浚之加兵于太原也,时凤翔军营霍邑,承嗣率一军攻之,岐人夜遁,追击至赵城,合大军攻平阳

31  《旧五代史·卷五十三》:十月,存孝引收潞州之师,围张浚于平阳,营于赵城

华州韩建遣壮士三百夜犯其营,存孝谍知,设伏以击之,尽殪

32  《旧五代史·卷二十五》:华州韩建以壮士三百人冒犯存孝之营,存孝追击,直压晋州西门,张浚之师出战,为存孝所败,自是闭壁不出

33  《旧唐书·卷二十上》:由是河西鄜、夏、邠、岐之军渡河西归

韩建以诸军保平阳,……张浚以汴卒、禁军万人在晋州

34  《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九》:数日,中夜濬敛众遁走

比曙,丧师殆半

……濬狼狈由含山逾王屋,出河清,拆屋木缚筏济河,部下离散将尽

35  《旧唐书·卷二十上》:存孝攻之三日,相与谋曰:“张浚宰相,俘之无益,天子禁兵,不宜加害

如得平阳,于我无利

”遂退舍五十里而军

十二月壬午朔,张浚、韩建拔晋、绛遁去,李存孝收晋、绛,大掠河中四郡

……时张浚、韩建兵败后,为太原将李存信等所追,至是方自含山逾王偓,出河清,达于河阳

属河溢,无舟楫,建坏人卢舍,为木罂数百,方获渡,人多覆溺

36  《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九》:昭宗御安喜楼临送,濬酒酣泣奏曰:“陛下动为贼臣掣肘,臣所以誓死愤惋,为陛下除其僣逼

”杨复恭闻之不悦

中尉内使饯于长乐,复恭奉卮酒属濬,濬辞曰:“圣人赐酒,已醉矣

”复恭戏曰:“相公握禁兵,拥大蒐,独当一面,不领复恭意作面子耶!”濬笑曰:“贼平之后,方见面子

”复恭衔之

37  《旧唐书·卷二十上》:是役也,朝廷倚朱全忠及三镇兵

全忠方连兵徐郓,乃求兵粮于镇、魏,全忠终不至行营

镇、魏倚太原为扞蔽,如破太原郡,恐危镇、魏,王镕、罗弘信亦不出师

唯邠、岐、华、鄜、夏乌合之众会晋州

兵未交而孙揆擒,燕卒败,所以河西、岐下之师望风溃散,而浚、建至败

38  《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九》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20-07-05]39  《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九》:祖仲素,位至中书舍人

父镣,官卑,家寓州

40  《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九》:格由荆江上峡入蜀

王建僣号,用为宰相

中兴平蜀,任圜携格而还

格感叶彦之惠,访之,身已殁,而厚报其家

濬第三子窜于杨行密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