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地名由来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处州析置温州,这是温州得名的开始
据《浙江通志》引《图经》:“温州其地自温峤山西,民多火耕,虽隆冬恒燠”
意思是温州地处温峤岭以南,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润,所以称为温州

温州古为瓯地,也称“东瓯”,唐时始称温州,简称“瓯”或“温”
瓯是一种陶制器皿,约在新石器时代,温州居住着原始瓯人制作陶器
留学海外的温州学子在看到香港被称作HONGKONG的时候根据瓯语发明了YUJEU这个称呼
温州历史上以造纸、造船、鞋革、绣品、漆器著称,亦是中国青瓷的发源地之一
北宋时成为当时的港口重镇,被朝廷辟为对外贸易口岸,南宋时海上贸易尤其发达,是四大海港之一,现仍为浙南、闽北货物进出的咽喉
晋人郭璞在《山海经》中描述温州的地形为“瓯居海中”,这是有关“瓯”的最早文字记载之一
据晚清学者孙诒让考证,夏为瓯,殷为沤,周为欧,因世异字,故“瓯”从夏始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