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彩灯彩灯也称为花灯,是一种照明器具,又是传统节日的应时之物
在中国民间,每逢节日或婚、寿喜庆之时,人们都要张灯结彩以示庆贺
正月十五和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赏灯节,民间灯彩最初是东汉时由皇宫灯彩发展而来的,宫灯起源于元宵节张灯习俗
宫灯盛行的同时,灯彩也开始传入民间
灯彩在民间的广泛流行大约是在隋、唐之际,至宋代达到了制作技艺的高峰
宋代元宵灯节期间不仅宫廷和京师达官贵人玩灯,还鼓励市民来观灯,规定凡到御街观灯者赐酒一杯,以致灯节时观灯者人潮如流
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后,为庆贺元宵节,招徕天下富商,放灯十日
当时的金陵(今南京)城内盛搭彩楼,并在秦淮河上燃放水灯万只,一时蔚为壮观
永乐年间,迁都北京,在东华门辟二里长的灯市,从正月初八起至十五达到高潮
明代杭州元宵节灯市出售的各色花灯,有老子、美人、钟馗打鬼、刘海戏蟾等
到了清代,北京的灯节定为自正月十三至十七日,其中十五为正灯日,灯以东四牌楼、地安门为最盛
正阳门外、灵佑宫旁也是重要的赏灯之地
一般地,扎制彩灯的骨架用竹木、铁丝等,灯屏用印或绘有图案的纸或丝料来制作,泉州的花灯多用剪纸图案来装饰灯瓶
在北方,专门有一种木版印制的类似木版年画的灯屏画,其题材尤其以群众喜爱的戏曲故事为多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