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红旗中学办学特色

赤峰红旗中学办学特色一、坚持教师发展学校的理念,建设研究型、创新型教师队伍“师唯校本,本固校兴”,是红旗中学二十几年来师资队伍建设的一贯方针

我们把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放到适应未来科技竞争和知识革命发展的高度上,努力提高全体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后继学习和创新能力,使全体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促进教育者自身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建设一支师德高标准、专业高学识、能力多方位的教师队伍,全面提升教师的素质,把红旗中学的教师队伍建成一个敬业奉献的窗口,团队协作的展台

近年来,我们在提升教师素质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1、建设教师学习型组织,强化学习、形成机制

学校在引导全体教师爱岗敬业,勤勉工作,自觉恪守职业道德规范的同时,强化了教师学习提高的工作机制,建设各种学习型组织,开展教师全员的学习活动

学习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教育法规学习、先进教育理论、教学经验、学历补偿和学历提高学习,外出考查学习,交流研讨,聘请专家举行讲座等,注重学习效果的考评和学习成果的积累,学校每年出版一本论文专辑,收集教师在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每位教师每个学期基本上可以展出一项学习成果

2、完善“携手工程”,加快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针对教师队伍的实际,我们完善了携手工程实施方案

采取师徒结对的形式,选出中级以上职称中有较丰富教学经验,教风严谨,工作认真负责的骨干教师,由学校聘任为导师,与青年教师进行“一带一”的组合,努力使青年教师实现“一年熟悉规范、两年胜任熟练、三年能挑重担、四年成为骨干”的目标

新老教师结对子、带徒弟以“导、带、传”为内容,导师要导思想、带业务、传作风,徒弟要虚心学习,每学期互相听课不少于20节,徒弟主动求“经”,积极实践,加快学习——实践——反思——实践的速度,快速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全面素质

3、抓骨干教师培训,带动教师全员的校本培训,全面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

学校从政治素质、职业素质、业务素质等全面考核教师,学校首先积极组织和争取更多的骨干教师参加市级培训、自治区级培训和国家级培训,让他们带着任务去学习,回校后,充分发挥“二级培训”的作用-----办讲座、搞教研、换脑筋

其次,学校完善了教师校本培训的长效机制,通过学校、教务处、年级组、备课组等各种组织和“走出去,请进来”的多种形式,定期进行学习、研讨、观摩等培训活动,骨干教师、牵头教师每学期要完成“五个一”的具体任务,即每学期每人一节高质量的研讨课,一项素质教育研究课题,一篇高水准教育教学论文,一个有实效的教学建议,一次开放性教研备课指导活动

这种不断提高校内骨干教师水平和发挥校内优质教师资源的做法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迅速提高

4、进行全员信息技术培训,加强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新世纪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合格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功和基本技能

该校培训工作由教务处组织,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平时每周两次微机技能讲座和练习,寒暑假集中培训,已使所有一线教师达到初级水平,133人获自治区颁发的合格证书

在培训过程中制定了阶段目标,安排了分步实施计划

从2000年开始,全体教师在一年内基本能独立制作课件,熟练使用电教、微机辅助等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学校还鼓励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改革实验,努力实现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整合,使现代教学技术真正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

学校定期考核实验课情况,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以自制课件为主,上50节左右多媒体教学课

现在,学校已完成数字化校园的一期目标,学校已建成了一个总控室,1个演播厅,3个课件备课室,7个标准微机室,3个语音室,63个多媒体教室,全体教师已经完成笔记本电脑的配备,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5、启动校本课程建设,开展研究性学习,为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奠定基石基于广大教师多年的教育实践,充分考虑课程改革的继承性、前瞻性,提出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做学习的主人,成为创新型人才为宗旨”的学校课程建设规划,确定了“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两个重点,体现三个特征,划分四个版块”的课程模式

目前,该校已开发校本课程20多门,共四类:⑴学科知识强化类

此类课程是为了提高加强课程的深度,如开设的托福与口语、英语演讲与写作、近代散文选读等⑵认知科学类

此类课程是为了学习和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科学知识

如开设的系统科学初步、心理卫生与健康等⑶发展兴趣特长类

此类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而开设的

如文学作品赏析、音乐欣赏、美术欣赏、健美操等⑷专业基础类

此类课程是为了适应社会日益发展的需要,对学生进行一些技术训练,如计算机网络、双语教学等

通过几年的实践,学生增强了探究和创新意识,了解了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该校尤其突出了“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和实践,设计了“研究性学习”的系列内容和实施措施,学校每年举行一次“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以“松山旅游资源的开发”“交通工具上的物理”等为题,在全区作了“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出版了“研究性学习”探索与实践专辑,对全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起到了带动和示范作用

二.树立学校大体育观,实施群众体育工程1、树立大体育教育观念,强化全面育人意识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实现素质教育是培养现代人才的关键

学校体育最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方面,几年来,该校体育教学在不断探索、实践中,从思想上更新教学观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课外活动、业余训练、教学科研、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从单纯的“技术教学 ”和“体质教学”向全面素质的思想转变;从单一的生物体育教学转向多维的体育教学;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灌输、传授为中心的教学转向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主的体育教学,努力使学生自觉地增强对体育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从而能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提高全面素质

2、尝试“分层、分组、分项”的新型体育课教学模式

根据学校体育改革的总体思路,结合学生实际,我们首先打破班级统一授课的形式,构建了一个“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自主择师、分层分组分项”的开放式的体育教学模式,打破过去教学的“三阶段五步骤”,构建了“学生主动参加——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培养习惯----终身体育”模式

传统体育教学重教材而忽视学生的内在需要,而这种教学模式要求,首先考虑学生,首先考虑提供学生参与的条件、参与的内容、组织和方法

无论是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等常规项目,还是健美操、三门球、民间传统体育项目,都有专职体育老师授课,制定考核标准和评价细则,在教学方法上,克服教师注入式、强制式的教学方法

尊重学生的参与权、选择权,变“被动体育”为“主动体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 的学习环境和宽松和谐的氛围,为学生构建善于表现自我、体现自身价值、互相学习、相互交往的平台

通过课改,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兴趣浓厚,身体素质技能明显提高,为终身体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实施大体育教育,丰富群体活动体育教育要以素质教育为指针,以快乐体育和健身体育为重点,更新和改革教学内容,为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质服务

过去,我们在体育教学上往往脱离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社会基础来确定体育教学的内容,导致了“器材冷冰冰,学生懒洋洋”,造成一部分学生喜欢体育但不愿上体育课的现象,即使学生按时出来上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但能够主动锻炼的仅能达到30%左右,被动锻炼的占70﹪左右,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主动锻炼和被动锻炼的效果是大不一样的,该校在这方面通过了几年的探索和实践,除了在体育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的改革上走出了自己的新路子之外,同时注重体育锻炼的时空延展,注重体育训练形式和体育活动的创新,注重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发展,引进传统体育项目,建立项目俱乐部制度,支持学生联赛组织和校际交流,实施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炼体与育能多方结合的体育课程体系

在这一过程中,该校还做到了“四个坚持”

⑴坚持健身与育人、体育与美育、自练与创新的原则

体育活动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积极投身到活动中去,自主参与、主动发展

活动内容因人而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自主选择,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喜爱的活动中去,充分发挥活动的效益

活动量因人而异,不搞一刀切,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参与的活动也不同,坚持让学生从自身实际和兴趣出发,真正参加到活动中来,充分满足学生个体素质发展的需求

在活动中,活动内容师生共同设计,改造和创新自制部分体育器械,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有声有色,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空前高涨

⑵坚持每生每天1小时煅炼的体育模式(早操+间操课+课外体育活动模式)几年前,随着“双休日工作制”的实施与课程计划的调整,学生在校时间短,大体育概念更显示出其合理性、科学性

在推行大体育观过程中,该校首先把目光转向了课间操改革上来,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将原来的课间操时间延长,内容充实,拓宽教育功能,形成间操课

该校把整个活动分成三个板块,每个板块都从学生中间征集录制了不同节奏的乐曲,并根据学生要求适时更换,用音乐控制整个过程

第一板块是以调整心理为目的的课下10分钟个性空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尽情活动,在活动中彻底放松

第二板块是以感受艺术为目的的,学校自编的校园主题操、韵律操、121健力操、军体拳、武术操、太极拳等内容

第三板块是以理解规则为目的队形回归,让学生踏着优美的旋律进入教室

三大板块形式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由于以音乐为主体控制,这样既省去了整队讲解等不必要环节,又有效节约了时间,不仅如此,通过精心选择的音乐作为活动旋律,使学生在欢快、轻松、优美的乐曲声中完成各种活动,对学生是一种启发、一次熏陶、一种欣赏美、表现美和审美的教育

⑶坚持发展的教学原则,实行三级梯队滚动推进,三级梯队为班级队、年级队、校队,采取不定期举办各级、各类比赛的形式,鼓励学生在运动能力和体质水平提高的情况下,随时转入高一级运动队,从而建立了有力的激励机制

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加强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养成了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⑷完善小俱乐部、小竞赛等活动,营造群体活动的大氛围

该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集中成立了“乒乓球、篮球、排球、足球 、三门球、棋类、健美”等小型俱乐部,这些俱乐部既有学校体育教研组安排指导的,也有班级、学生会等自发组织的,在老师的指导下,活动安排和管理由学生自行处理

俱乐部的建立,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表现能力、交往能力,拓宽了学生视野,提高了主体能力和兴趣

为了促进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发展,学校采取小竞赛制,把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也引入小竞赛,经常举行校际或班级之间娱乐性竞赛,如体育竞赛方式创新大赛,跳绳、骑单车、踢花键,拔河、三人制篮球赛、全校性长跑比赛等等,并评选出特色小能人、体育小明星,利用宣传展板进行展示介绍

这些做法不但吸引了学生主动参加体育活动、提高了他们的活动技能,还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学校形成了人人锻炼、人人参赛的大环境、大氛围

体育工作的这些改革与尝试,切实增强了学校体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生的体能素质和精神面貌有了极大的改善,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家长的高度赞扬,受到了各级政府的表彰,早在1996年学校就被评为自治区“贯彻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优秀学校”,2001年获自治区“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先进单位;2002年被评为自治区“群众体育先进学校”、自治区“田径、篮球传统项目学校”;2002年7月又被国家教育部评为“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

体育教师有8人被评为市级或区级体育教学能手

“落实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方法的行动研究”现已被列为国家“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在间操中应用的研究”被列为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研究课题,该校被列为实验学校,正在该校研究实践,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