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定位系统应用动态1989年2月4日,第一颗GPS卫星发射成功,到1993年底建成了实用的GPS网,即(21+3GPS)星座,并开始投入商业运营
经过20余年的研究实验,耗资300亿美元,到1994年3月,全球覆盖率高达98%的24颗GPS卫星星座已经布设完成
GPS是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年,耗资200亿美元,于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功能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
经近10年中国测绘等部门的使用表明,GPS以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显著特点,赢得了广大测绘工作者的信赖,并成功地应用于大地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运载工具导航和管制、地壳运动监测、工程变形监测、资源勘察、地球动力学等多种学科中,从而给测绘领域带来了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
GPS是美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
它是在子午仪卫星导航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采纳了子午仪系统的成功经验
按规划方案,GPS的空间部分使用24颗高度约2.02万千米的卫星组成卫星星座
24颗卫星均为近圆形轨道,运行周期约为11小时58分,分布在6个轨道面上(每轨道面4颗),轨道倾角为55度
卫星的分布使得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观测到4颗以上的卫星,并能保持良好定位解算精度的几何图形
这就提供了在时间上连续的全球导航能力
20世纪70年代,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了新一代全球定位系统,GPS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军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并用于情报搜集、核爆炸监测和应急通信等一些军事目的,经过20余年的研究实验,耗资300亿美元,到1994年,全球覆盖率高达98%的24颗GPS卫星星座已布设完成
GPS已经经历了第一代和第二代,已升级到第三代,以保持其在导航定位系统的霸主地位,GPS是全球范围内精度最高、覆盖范围最广的导航定位系统
最初的GPS计划是在美国联合计划局的领导下制定的,该方案将24颗卫星放置在互成1200的三个轨道上
每个轨道上有8颗卫星,地球上任何一点均能观测到6-9颗卫星
这样,粗码精度可达100m,精码精度为10m
由于预算的压缩,GPS计划不得不减少卫星发射数量,改为将18颗卫星分布在互成600的6个轨道上,然而这一方案保障不了卫星的可靠性
1988年又进行了最后一次修改: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备用卫星工作在互成600的6个轨道上,也是GPS卫星所使用的工作方式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