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学史纵横图纵横图又称幻方,根据《乾凿度》和东汉郑玄注,至迟在汉代已有一个三行纵横图
宋元时期,纵横图研究有了很大发展,杨辉在《续古摘奇算法》中记录了这方面的成就
杨辉指出,九宫图是一个从1~32的9个自然数排成三行三列,其行、列或对角线之和均为15的三行纵横图
这种图可以推广到从 1到n2的情形,它的行、列或对角线之和为n(1+n2)/2
他还列出四行、五行、六行、七行、八行、九行、十行8个纵横图,并指出三行和四行纵横图的构造方法
杨辉的这一工作为这个领域的研究开辟了道路
小数 现传本《夏侯阳算经》已有化名数为十进小数的例子
宋元时代,这种十进小数有了广泛应用和发展,秦九韶用名数作为小数的符号;李冶则依靠算式的位置表示
杨辉和朱世杰的化斤价为两价的歌诀,是小数的具体应用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也促进了数学的发展,一些学派还总结和概括出与数学有关的许多抽象概念
著名的有《墨经》中关于某些几何名词的定义和命题,例如:“圆,一中同长也”、“平,同高也”等等
墨家还给出有穷和无穷的定义
《庄子》记载了惠施等人的名家学说和桓团、公孙龙等辩者提出的论题,强调抽象的数学思想,例如“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等
这些许多几何概念的定义、极限思想和其它数学命题是相当可贵的数学思想,但这种重视抽象性和逻辑严密性的新思想未能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
此外,讲述阴阳八卦,预言吉凶的《易经》已有了组合数学的萌芽,并反映出二进制的思想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