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滞性通货膨胀货币主义

停滞性通货膨胀货币主义1960年代前很多凯恩斯主义者忽视滞胀的可能性,因为历史经验所得高失业率伴随的是低通胀率,反之亦然(其关系称为菲利普斯曲线)

其想法是对商品的高需求引致价格上升,同时鼓励企业增聘劳工;同样地就业上升引致需求增加

但在1970年代及1980年代,当滞胀出现时,明显地通胀与就业水平的关系并不平稳,也就是说菲利普斯关系可以位移

宏观经济学者对凯恩斯主义抱怀疑态度,凯恩斯主义者再三考虑其想法去找寻滞胀的解释

菲利普斯关系偏移的解释由货币学派的米尔顿·弗里德曼、及埃德蒙·费尔普斯提出

他们认为当工人和企业开始预期通胀上升时,菲利普斯曲线向上移(在任何失业情况通胀都上升)

特别在通胀持续多年,工人和企业在薪酬谈判中考虑通胀,令工人薪酬和企业成本加速上升,引致通胀加剧

这个想法在早期凯恩斯学说受严重批评,但逐渐为大部分凯恩斯主义者接受,并引入到新兴凯恩斯学派的经济模型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