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陶瓷陶瓷分类

艺术陶瓷陶瓷分类元代成功地烧造出划时代意义的青花、釉里红,成为我国陶瓷装饰的主流

明代开始,德化瓷成为中国外销瓷中的世界名片 ,德化白瓷更是被誉为“中国白”的美誉

景德镇业已成为「天下窑器所聚」的瓷业中心

永乐的「甜白瓷」、宣德的「祭红」、「淡黄釉」、成化的「青花斗彩」、嘉靖万历的「五彩瓷」等,都是我国制瓷史上的空前杰作

气势宏伟的大龙缸和精巧无比的薄胎瓷的成功烧造,标志著当时制瓷技术进入了相当高超的水平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无论是工艺、品种、质量、产量和技艺,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

「康熙五彩」、雍正、乾隆的「珐琅彩」、「粉彩」,以及郞窑红、美人醉、珊瑚红、胭脂红、乌金釉、天蓝、霁蓝、洒蓝、茶叶末、三阳开泰、窑变花釉等颜色釉的问世,极大地丰富了陶瓷装饰,显示出景德镇瓷工对各种装饰技法及色料的运用已达到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

嗣后的「珠山八友」将中国画运用于陶瓷装饰,独创「落地粉彩」、「水点桃花」等瓷绘技法,形成了一代画风,其馀辉至今犹存

从汉基出土的水田附船、陶屋、禽畜等陶瓷可见石湾艺术陶瓷的雏形

明清两代是石湾艺术陶瓷兴盛的时期

石湾艺术陶瓷品种繁多,分为人物、动物、器皿、微塑

陶塑人物、动物栩栩如生,妙趣传神微塑以小见大,雅趣自然器物千姿百态,异彩纷呈

新中国成立后,石湾艺术陶瓷更是繁花竞放,新人辈出,先后培育出七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四位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知名的陶艺家纷纷涌现

山公盆景山公盆景又称陶瓷微塑,是石湾独创的一种传统的陶瓷工艺品,相传是在清朝光绪年间由石湾的一位名叫刘来的艺人首创的

人物神仙石湾陶艺中的人物类是由于石湾陶泥的可塑性强,烧成后色泽熏褐,适宜塑造健实强壮的筋肉骨骼的人物和老人粗糙深重的肌肤,因此,在石湾的人物陶塑中,男性和老人的形象多于女性和小孩的形象

鸟兽虫鱼早在汉墓出土文物中就有猪、牛、鸡、鸭的器型出现

以前从事艺术陶器制作的人多为伤残老弱人士和妇女儿童,因不能积极参与日用陶的劳作,只能利用余泥剩釉,利用窑场的边角空隙搭烧而成,因而带有几分自娱性

瓜果器物清初也有些人制作蔬果

这些陶艺人多是农村出生的老弱妇孺,昔日造型,随手拿个瓜果翻印为模具便可制作,或以模具为基础略加修饰、点缀便制成各种各样的艺术日用品或摆件欣赏

建筑瓦脊瓦脊又称“花脊”,它是装饰在屋脊上面的各种人物、鸟兽、鱼虫、花卉、亭台楼阁陶塑

花脊分为正脊(正殿屋脊)和看脊(后廊顶脊)两种,都由几块雕塑接合而成,往往是一块就表现一个主题,一个故事,或一个主要人物

花脊所施釉色以深沉稳重的蓝、绿、褐黄色居多,因为花脊以天幕为背景,施用此类釉色能避免刺目耀眼的弊病

至今仍保留下来的佛山祖庙庆真楼前院的人物看脊“九龙谷”,雕塑的是杨家将大战九龙谷的场面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