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艺术史料记载皮影戏在我国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
根据史料和近代民间皮影艺术流传的实际状况,可以推断和证实皮影艺术起源于两千年前的西汉,发祥于我国的陕西,而成熟于唐宋时代的秦晋豫,极盛于清代的河北
南宋末年,闽南移民将皮影戏引入广东潮汕地区,并逐渐吸收了潮汕地区的民间音乐、民间戏曲和民俗,特别是吸收了潮剧的说白、唱腔和表演艺术风格,形成了潮俗皮影戏
辽宁的皮影戏是在明代万历年间由陕西赴辽东戍边的士兵带入的
清代的《滦州影戏小史》记述:明末时期,皮影戏在“长白黑水间颇盛行焉,满洲人尤悦之”
清代嘉庆年间,河北唐山地区的滦州皮影和山东的登州皮影也传入东北,于是东北的皮影戏开始形成了东北影(本地影)、滦州影和登州影(南口影)三个流派
从清人入关至清末民初,中国皮影艺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清末民初,从潮汕地区迁入陆丰的卓勤在环林村组建卓家班,演出潮俗皮影戏
很多皮影艺人子承父业,数代相传,能人倍出
无论从影人造型制作、影戏演技唱腔和流行地域上讲,都达到了历史的巅峰
当时很多官第王府豪门旺族乡绅大户,都以请名师刻制影人,蓄置精工影箱、私养影班为荣
在民间乡村城镇,大大小小皮影戏班也比比皆是
一乡一市有二三十个影班也不足为奇
无论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祈福拜神、嫁娶宴客、添丁祝寿,都少不了搭台唱影
连本戏(连续剧)要通宵达旦或连演十天半月不止
一个庙会可出现几个影班搭台对擂唱影,热闹非凡,其盛状可想而知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