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电天文谱线发展历程

射电天文谱线发展历程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荷兰天文学家奥尔特首先指出射电谱线在射电天文中的重要性﹐并提出应该寻找可供观测的射电谱线

他的学生范德胡斯特于1944年计算了处于基态的氢原子两个超精细结构子能级间的跃迁(其频率=1420.4兆赫﹐波长λ=21.1厘米)﹐在考虑到宇宙中氢的丰度后﹐他指出这根谱线最有可能观测到﹐果然﹐美国﹑荷兰﹑澳大利亚的射电天文工作者在1951年都观测到了范德胡斯特所ぱ缘?1.1厘米的谱线﹐从而揭开了射电频谱学的历史

五十年代﹐苏联的什克洛夫斯基和美国的汤斯先后预言了星际分子的存在﹐并计算了这些分子跃迁的射电频率

1957年﹐汤斯列出了17种可供选择的星际分子﹐至今已探测到 8种

1959年有人提出﹐射电复合线可能在星际观测到

五年之后第一次测到了氢原子的射电复合线﹐以后又陆续观测到了其他元素的射电复合线

到1979年﹐射电天文学家已得到了 300多条谱线

它们分别属于下列几种谱线类型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