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交往鲁迅新文化运动期间,鲁迅看到了胡适发表的文章,尤其是《文学改良刍议》之后,引起了他对胡适的强烈认同,对其文学革命的气魄、见识十分敬佩
此后,胡适与鲁迅经常一起讨论问题,商定稿件,又书信往来,互借图书资料,关系颇为亲密
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大量具有影响力的白话小说,以此来表示对新文化运动与胡适的支持

民国十年(1921年),胡适作《西游记序》,但对于《西游记》的原作者,尚不能确定
为帮他考证作者,鲁迅搜集了大量资料,并抄寄了关于《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许多资料给胡适
此后一段时间内,鲁迅更是处处留心《西游记》的资料,一旦发现新资料就寄给胡适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出版之前的稿本与出版之后的成书,都先后寄给胡适征求意见
而胡适在写《中国章回小说考证》的过程中,也多次向鲁迅请教
民国十一年(1922年)时的胡适对鲁迅推崇备至,几乎把短篇小说的创作成绩归于鲁迅
在《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中,胡适总结五四白话文学的成绩,称“成绩最大的却是一位托名‘鲁迅’的
他的短篇小说,从四年前的《狂人日记》到最近的《阿Q正传》,虽然不多,差不多没有不好的”
而鲁迅对胡适同样怀有敬意,在《无声的中国》《怎么写》等杂文中,鲁迅称胡适是文学革新的最先“尝试”者,胡适的日记“一定该好得多”
读了胡适关于白话文的论著后,鲁迅在民国十一年(1922年)8月21日致胡适的信中赞其“警辟之至,大快人心!我很希望早日印成,因为这种历史的提示,胜于许多空理论”
胡适与鲁迅在早期虽有密切交往,但从民国十三年(1924年)以后,因为胡适主张青年学生埋头读书,少参与政治,加之与新月派文人陈源、梁实秋等的争执,以及胡适宣扬“好政府”主义,又受到逊位的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国民政府首脑蒋介石的“垂询”,两人慢慢地疏远、甚至分道扬镳
从民国九年(1920年)代中后期到民国十九年(1930年)代中期,鲁迅对胡适成见日深,写了不少讽刺、批评胡的文章
左翼革命文学家鲁迅与右翼文化泰斗胡适,势不两立、水火不容
鲁迅对胡适由褒而贬,由扬而抑,由赞誉而至讽刺、排斥,连原先捧作“警辟之至”的《白话文学史》,后来都指为“也不见得好”了
但对于包括鲁迅在内的左翼作家的抨击以至谩骂,胡适非常大度,以“老僧不见不闻”的淡定,不气,不急,不理会
迄今为止未见胡适回骂鲁迅的文字
当鲁迅遭到无端谩骂、人身攻击时,胡适却为鲁迅辩诬、主持公道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1月,苏雪林致信蔡元培、胡适,对鲁迅大肆攻击
她说鲁迅“心理完全病态”“人格卑污”“简直连起码的‘人’的资格还够不着”
胡适于是年12月14日复信,告诫苏雪林“不必攻击其私人行为”,批评她用“衣冠败类”“奸恶小人”等字句“尤不成话”“是旧文字的恶腔调,我们应该深戒”
胡适还告诉她,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抄盐谷温,真是万分的冤枉
盐谷温一案,我们应该为鲁迅洗刷明白”
胡适在信中又提出如何正确评价人物的问题:“凡论一人,总须持平
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方是持平
鲁迅自有他的长处
如他的早年文学作品,如他的小说史研究,皆是上等工作
”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