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程培养模式面向新工科、深化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结构设置:一方面注重讲授信息工程领域所需的基础知识,并兼顾人工智能领域国家战略的需求;另一方面严格遵循新工科建设要求,课程体系包含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与信息应用等关键环节,并且兼顾了信息科学在公共安全等领域的应用需求
此外,将人工智能与专业课程内容的结合作为讲授内容或者选讲内容,贯穿于课程体系的全过程,为学生打下人工智能领域的知识基础
产教融合措施: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典型的面向工程应用的工科专业,因此在坚持夯实基础知识、构建全面的专业知识的同时,特别注重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采用“校企合作、双导师制”等措施,一方面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学习、企业实践过程等机会,构建扎实、完善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通过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和产教融合的方式,提高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的方式,使学生对信息科学领域的社会需求和技术前沿有清晰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水平
“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1)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课堂教学中开展理论与实践互动的教学模式,在系列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中开展基于工程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基于工程案例的讨论式学习和基于工程项目的参与式学习等教学改革与实践
即以项目设计为主线组织教学,以典型的工程实例为研究对象,将项目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把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融入项目设计的各个阶段,以工程实例中所涉及的信息获取、处理和传输等课程知识点为载体开展教学,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2)课内与课外教学相结合
将课外教学活动贯穿于本科教育的全过程,为学生实践动手创造机会,使学生在自主、综合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锻炼
将课外教学纳入正常教学体系,规定学生必须完成的课外学分,可以用校级及以上科技培训竞赛获奖、进入实验室参与教师科研与创新、承担校级省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参加企业实习与实践等多个环节来替代
从三年级起全面实行本科生专业导师制培养模式,与毕业设计相接轨
(3)产学研相结合
完善校内教师到相关产业和领域一线学习交流,相关产业领域的人员到学校兼职授课的制度和机制
同时发挥学科科研优势,积极培育企业实践基地
在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与信息产业领域的知名企业密切合作,进一步增加和改进校外校内实践实习基地的建设
(4)工程基础与工程设计和实践相结合,实行工程基础模块、设计模块和实践模块课程整合培养等,强化企业环境下的综合工程实践训练
进一步强化工程训练、实习实训、设计课程等实践训练环节,增加企业环境下的综合工程实践训练环节,创造条件由企业工程师直接指导或联合指导学生的设计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