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成本论意义菜单成本论是新凯恩斯经济学近年来最重要的进展之一,它是在70年代Ss定价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一般情况下,当总需求变动不大,均衡价格没有超出这一区间时,垄断竞争厂商将维持原有价格
只有在总需求的变动大到足以使均衡价格超出这一区间时,厂商才可能调整产品价格
菜单成本理论就是以Ss定价理论为出发点,力图说明两个问题:垄断厂商为什么在一定范围内保持价格不变新凯恩斯主义者是用菜单成本的存在来说明的
所谓菜单成本是指厂商在调整产品价格时必须付出的成本,它包括编写新价目表和更换价格标签的成本,同时还包括重新订价的会议成本,把新价格通知给顾客所必须的交通和通讯成本,甚至包括思考改变价格时所付出的努力成本等
由于厂商每次调价时都要付出一定数量的成本,所以厂商在调价时必须考虑菜单成本与利润之间的关系
当菜单成本大于调价后的利润变动量时,以利润极大化为目标的厂商宁可保持价格不变
只有在调价后利润的变动量大于菜单成本时,厂商才有调整价格的动力
垄断厂商的这种定价行为为什么会引起巨大的社会福利损失新凯恩斯主义者则用“宏观经济的外在性”来说明,即以利润极大化为目标的厂商在微观层次上的定价行为导致了宏观层次上社会福利的巨大损失
例如:当总需求减少时,如果调整产品价格的菜单成本损失大于调价后的利润增加额,垄断竞争厂商则减少产量而维持价格不变
这样做对厂商来说利润损失是很小的,在数学上被称为二阶小,而对于社会来说福利损失是较大的,在数学上被称为一阶大
众多的厂商在总需求减少时都维持价格不变而减少产量,在宏观层次上导致的社会福利损失则是巨大的,从而引起经济衰退的发生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