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滞后论内容

失业滞后论内容1. 纯局内人的工资调整

局内人是指已经在职的雇员,或暂时被解雇但与在职雇员同属于某一利益集团的人

局外人是指长期游离于企业之外的失业工人或短期在职的临时工,局外人不受企业或行业工会的保护

局内人受各种劳动转换成本的保护

转换成本的存在,使厂商在用局外人代替局内人时要付出较为昂贵的代价

因此,尽管局外人愿意接受比局内人更低的工资,但是,由于转换成本较大,压低工资的所得不足以补偿转换成本

所以,厂商不愿意低工资没有经验的局外人,而乐于继续雇用高工资的局内人

这样,与局外人相比局内人就具有就业上的实际优先权,从而使局内人在劳动市场上获得市场力量

而且,这种市场力量还因局内人的合作而加强

局内人所拥有的市场力量迫使厂商先雇用局内人,在所有的局内人都被雇用后,厂商才会去雇用局外人

纯局内人的工资调整是指局内人在调整工资时,一点也不考虑局外人的利益,仅仅是为了维护局内人的利益而变动工资

比如,工会代表局内人与雇主谈判时,往往只考虑工会的利益,极少考虑非工会成员的利益

在非工会的谈判中,局内人自己也有力量迫使雇主让步

雇主要考虑雇用局外人时他付出的转换成本

另外,雇用局外人时,局内人不再努力工作而造成效率下降

局内人与局外人不能很好地合作,产生内耗,等等

这些情况都会给厂商带来隐形损失

在每个厂商的局内人的力量强大到足以完全不考虑局外人的反应时,局内人就能单方面与厂商进行工资谈判,提高工资

局内人通过调整工资,使期望就业的人数等于局内人成员数

如果经济的冲击仅是名义货币量变动,工会在与雇主谈判时仅关心局内人

那么,总就业等于上一期的实际就业加上名义货币量变动引起的随机扰动

换言之,在忽略随机扰动的情况下,均衡就业等于上一期的实际就业

此时,经济并不显示回到任何固定的均衡就业率的倾向,经济中的就业状态没有传统就业理论所说的自动恢复到原有均衡状态的特征

上述情况的隐含机理是很清楚的:当需求减少时,在职工人不愿意削减工资

在需求收缩而工资不变时,需求的减少会引起劳动引致需求减少,就业率下降

当需求增加时,局内人都被雇用后,仍有对劳动的引致需求,此时,愿意接受较低工资的局外人才会被雇用

这些需求的冲击,形成了就业的实际变化

当冲击过去后,就业并不回到长期均衡状态,仍停留在变动后的实际就业状态,该状态一直持续到另一个冲击来改变它

经过失业的经验数据的检验,证明这种实际就业会持续的结论是正确的

2. 有局外人压力的工资调整

新建企业中不存在局内人

在新老厂商竞争时,老厂商中的局内人会被迫接受较低的工资

此外,局外人还可以通过两个渠道来影响局内人的工资:第一,较高的失业率意味着被解雇后有令人沮丧的再就业前景

这会诱使局内人接受低工资以维持较高的就业机会

第二,较高的失业率隐含着厂商可以用一组新的较低工资的局外人取代相当部分或绝大部分局内人

这就会大大地削减局内人在工资调整时所拥有的力量

不过,对这两种情况的后果都不能估计过高

搞不好,厂商就要付出相当高的代价

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厂商利用失业和就业之间足够大的工资差别,提高其在工资谈判中的地位,增强厂商谈判能力

局外人对局内人的影响与总劳动量、期望的就业水平有关

短期失业对工资调整的影响越强,工人对就业水平的期望值越高,名义工资就越低

有局外人压力时,就业水平遵循一个在劳动总量附近的一阶变动过程

因此,如果劳动力数量随时间变化,失业也可以近似地由一个自回归方程来描述

失业状态的持久度由参数b来描述,它是总劳动与期望就业(或实际就业)之差的稀疏

随着b的递增,失业的持久性减低

如果在一个反向冲击后,实际失业增加,那么,均衡失业也随之增加

在冲击消失后,均衡失业的持续性下降,提高的短期失业均衡,会逐步消失,然后回到某种均衡就业水平

但是,一个同样信号的连续冲击能改变失业均衡,如果b是小的,一旦失业均衡改变后,它只能双方缓慢地回到原均衡状态

恢复到均衡的速度是十分缓慢的,以至下一个经济周期到来之际,失业率还远离原均衡失业态

3、失业的持久性和工资调整

失业持续时间影响着工资调整

短期失业者和长期失业者对工资调整有不同的影响

短期失业者能对工资调整施加压力,而长期失业者却不能

长期失业不影响工资调整,将使某些时期内的失业率提高

长期失业不影响工资调整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技术上的可行性

因为长期失业如果能压低工资,这将会影响到局内人的工作效率,使厂商蒙受重大损失

第二,长期失业者习惯于失业救济,并对再就业感到希望渺茫

这削弱了他们对调整工资的影响力,增加了局内人对工资的影响力

以上内容由大学时代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实际情况请以官方资料为准。

相关